【香港商報網訊】香港教育學院、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及城巴有限公司於8月2日合辦大型流動巴士藝術計劃——「藝術巴士:走入社群!2014-15」,由李霖恩擔任導賞員,帶同參加者探索香港邊境禁區沙頭角,走訪禁區內多個特色景點,包括日戰時代戰壕及碉堡、沙頭角公眾碼頭、新樓街、沙頭角街市及郵政局,又在村落內製造「比利時朱古力」及客家茶粿等。
戰壕碉堡憶當年游擊戰
沙頭角自1951年成為禁區,一直予人神秘的感覺。雖然政府已開放部分禁區範圍,但至今部分區域仍需要禁區紙才能前往。參加者當天下午先到訪沙頭角鄉事會,聆聽有關沙頭角的歷史。據村長憶述,日戰時期曾有香港游擊隊進駐沙頭角,並發生戰事,因此附近仍留有戰壕碉堡等。當時村民負責游擊隊的飲食,而游擊隊亦有給予村民保護。現時長居於禁區內的居民約有1000人,部分是內地移民,而位於禁區內的學校亦有七成學生是內地生。
新樓街評二級歷史建築
參加者其後到訪位於禁區內唯一的公共屋——沙頭角、新樓街及沙頭角郵政局,其中沙頭角郵政局的郵箱仍有皇冠及「EⅡR」字樣,吸引參加者爭相拍照留念。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新樓街亦是參加者感興趣的地方,街道有22所樓房,下層為店舖,身處該地方猶如置身於1933年的時空,而在新樓街對面的一牆之隔便已經是內地。
參加者又到訪全香港最長的碼頭——沙頭角公眾碼頭、沙頭角街市及沙頭角農莊,於沙頭角公眾碼頭參加者可以一覽沙頭角的全貌,能清楚對比香港地段及深圳地段的分別。沙頭角街市則由於人口稀疏而只有少量店舖。據了解生意額每日不到200港元。
分享沙頭角農莊小故事
沙頭角農莊負責人張鈺麟向參加者分享有關沙頭角農莊的小故事,他表示,自己是沙頭角原住民,於2008年返回屬於家族的農地進行耕種,並於2009年9月1日為農莊登記。他說,農莊位於塘肚村,佔地超過300畝(即200萬平方呎)。農莊於2012年後發展成開放給公眾的旅遊點,並逐步拓展其他區域,然而在發展農莊時,他仍需遠赴世界各地,包括巴拿馬、比利時、英國等地,找回塘肚村耕地的地主以租借他們的土地。他稱,農莊過去幾年積極推廣沙頭角的發展,遊客由第一年的幾千人到今年已經急升至每年十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