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藝術洗滌心靈-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东方 > 佛法活法

靜以藝術洗滌心靈

2015-09-29
来源:香港商報

   高華文教授攝影及雕塑展出


  靜以藝術洗滌心靈
 
  「靜——高華文教授攝影及雕塑展」於9月24日至10月7日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展覽由高華文教授主辦、饒宗頤文化館協辦、黃景強博士支持。高華文教授是資深工程學者,著名雕塑藝術家,也是出色的攝影師,喜於世界各地拍攝,并曾舉辦個人攝影展覽,才華洋溢,永不言休。是次展覽以高教授個人創作方式,通過照片及銅雕刻為媒介,展出十多個國家100多張佛祖與觀音像之獵影,以及特意為展覽制作100件銅雕刻,所有作品均屬首度展出。香港商報記者若笑
 
 
  緣起於饒公高錕同賞花
 
  展出照片是高教授過去游歷中國、印度、緬甸、泰國、斯里蘭卡、英國、德國、荷蘭、意大利等地獵影成果,并從大量紀錄中精選100多張照片作展品,配合800多張桌上幻燈照片,期望訪客靜心感受、思考藝術,達至內心平和。23日預展當天,記者在饒宗頤文化館展覽現場見到年逾七十的高華文教授,他精神矍鑠神采飛揚,講到展品妙語連珠。原來展覽緣起自本年春天,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與諾貝爾獎得主高錕教授同游饒宗頤文化館賞花,當時高華文教授席上有感兩位國際著名學者「以有涯人生追求無涯學海」,燃起創作意念,選擇以「佛」為題材,配合饒宗頤文化館的氛圍,用展覽方式呈現內心感悟。
 
  高華文教授是香港雕塑家、大學教授、流體力學及聲學專家,香港噪音管制的先導者。學術之外,高教授亦是本地著名雕塑家,精於銅雕、石雕及裝置藝術等。他說自己喜歡全世界旅行,對各地雕塑無論東方、西方還是古典、現代都非常有興趣。此次展品的100多幅攝影作品全部是佛教題材,包括佛陀及觀音造像,其中有來自中國四大石窟的佛造像,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等,展現中國古代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從佛像流變看文化變遷
 
  展出攝影作品中有一組是印度阿旃陀石窟(AjantaCaves)中的臥佛造像,神態安詳,表現佛祖涅槃的樣子。高教授介紹,印度Ajanta石窟大概在公元前三世紀開始開鑿,被譽為「印度的敦煌」,是一處擁有32座佛教石窟的龐大寺院群。除了佛教造像、裝飾紋樣的精品之外,還有很多壁畫,講述佛祖生平故事等。其無與倫比的壁畫藝術讓Ajanta聞名於世,由於印度高溫多濕的氣候,很多古代的壁畫都難以保存下來,唯有Ajanta,不僅保留了完整、豐富的壁畫作品,更成為影響中亞、中國和日本古代佛教繪畫的源流。窟中佛教造像技藝精熟、細膩優美,是石窟造像中的佼佼者,「我去六、七次,重想再去」,高教授話,對於其鍾情的藝術品,自己近乎「癲狂黐線」,有件藝術品去了4次拍攝不到,他會堅持再去,拍到為止。高教授戲言自己的太太好慘,只好「扣家用了」。
 
  另一組佛造像形態類似卻出自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地不同的博物館,原來他們全部是印度某地公元前三世紀的作品,后流散到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高教授的鏡頭底下他們重又團聚。也有一組來自不同地區的佛祖造像,明顯看出他們融入了當地人的樣貌、服飾和氣質,因此佛祖的樣子又是不一樣的了。所有宗教都要面臨一個問題,即如何理解永恆與無限,人類又如何親近神?具象的佛陀令修行者於凝視當中,佛的形象隨之進入心靈。而從這些佛像的流變過程,也可以清楚看到一條偉大的陸路與海路并舉的運輸網絡對文化宗教的影響。
 
  自制百件小型銅雕佛像
 
  高教授自己并不是一個佛教徒,不過他題詩明志,「我游蕩我看我見一平靜形象一調和之姿態一平和之臉我尋我感受平靜調和平和及一點寧靜」,也期望觀者於此凝望中有所感悟。另外高教授更發揮其專業知識,結合科學與藝術,運用電腦抽象而流暢勾畫各種佛像形態,再用特別機器把圖檔雕刻在銅片上,制作共100件獨一無二的小型銅雕刻(左圖)。公眾欣賞之餘更可惠購展品,支持饒宗頤文化館的文化傳承工作。
 
  高華文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暨名譽教授,曾膺英國皇家藝術學會院士、香港公開大學名譽院士、香港大學名譽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理工大學大學院士。1979年起從事雕塑藝術,1983年獲市政局雕塑藝術獎,美國傳記學院(The 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1998年杰出人物獎及20世紀成就獎等,曾先后擔任香港雕塑家協會創會會員及主席,作品是世界各地收藏家的珍藏。自1980年起已開20多場個人展覽,又獲邀在香港和世界各地展出作品,并於1988年起在香港大學藝術系和校外進修部任教,貢獻譽滿藝壇。他的作品簡潔但有力,形態抽象但鮮明,既保留傳統精粹又富現代氣息。其創作量多而題材豐富,目前其雕塑作品已遍布本地公共空間,例如東涌藝術徑、大埔那打素醫院、馬鞍山公園、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等。高教授除了是著名雕塑藝術家外,也是出色的攝影師,曾於世界各地拍攝,還舉辦個人攝影展。
[责任编辑:董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