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王珈莉報道:逾百年歷史、為新界首間警署的舊大埔警署,經過5年的活化復修工程,今年11月6日正式開幕。活化成「綠匯學苑」的舊大埔警署保留了原來的建築結構及風格,處處可見當年殖民時期的建築特色,如壁爐、具隔熱功能的雙筒雙瓦屋頂、荷蘭式山牆等。全園六成以上建築空間採納自然通風營運。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公司永續生活及農業部主管王麗賢表示,綠匯學苑把舊大埔警署的歷史、建築及生態價值結合,既重保育建築特色,亦顧及原址的樹木及鷺鳥林的生態保育;同時促進建築物的角色演變,將建築物轉化成展現永續生活文化的基地。
發展局在2008年推出首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舊大埔警署獲列為首批活化歷史建築之一,但2009年當局宣布舊大埔警署流標。2009年中發展局重推舊大埔警署作為第二期活化歷史建築計劃,接獲20份申請,最終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公司建議的「綠匯學苑」獲選。
●活化工程難做有挑戰性
王麗賢坦言,整個活化工程「難做、有挑戰性」,因舊警署的範圍不大,發揮空間有限;其次是園內外有多達40棵樹,包括3棵已列入古樹名木的細葉榕及樟樹等,工程進行時需平衡保育古樹,避免在鋪設電線、排污設備時破壞古樹的結構;再者,於警署的西北面是鷺鳥林,須避免太嘈雜妨礙牠們築巢。
她指,在保育及修復建築物的過程中,關於大埔警署的早期紀錄不多,只有一張1905年的照片,及兩套分別於1958年及1958年的建築圖則,修復團隊以這些資料及實地考察所得的資料作為復修的基礎,盡量保留原有的間隔及功能。她笑稱:「因為有?資料好少,復修過程好似偵探咁。」她舉例,根據政府的資料,警署的牆身為白及藍色,但保育顧問從照片中看出色面有深淺之分,認為並非白色。為使建築物重現原色,團隊特意從建築物牆身抽取樣本,送往實驗室進行化驗及研究。團隊又參考了舊相片,發現舊大埔警署的原裝窗戶均是木造,於復修過程中,團隊參考了香港其他同時期建設的警署建築上的木窗戶,以選擇與舊大埔警署?合名木百葉設計的木框窗戶。
●宿舍變旅舍食堂工作坊
她介紹,舊大埔警署分為3個區域,主樓為當時警署最高級長官的住所,共有3間房,現改為訪客中心及社區互助店,售賣有機農產品及手工藝品。原警察宿舍現改為提供12間房、共24個床位的客房,其中8間沒有安裝冷氣。她解釋,安裝冷氣難免會破壞建築物的原設計,而且想讓遊客感受環保、低碳生活。昔日的飯堂則變成「慧食堂」素食餐廳,使用本地或鄰近地區的食材,推廣低碳飲食;另外,昔日的職員宿舍,現為福藝坊,提供工作坊製作肥皂、縫紉等,藉此凝聚社區。
●報案室槍房成文物展覽室
而當年的報案室、羈留室及槍房則保留原貌作文物展覽室。王麗賢表示,因香港已有警署博物館,故展覽室的定位並非作太多展覽;反之因是新界首間警署,故以警署與新界間的互動作切入點,其中在羈留室展示多篇當年見報的案件,如村民打架、遺失雞隻等,又會為遊客影「嘜頭相」;槍房內除介紹了整間警署的復修過程外,牆上仍掛槍備紀錄板,列出各款槍械的數量。
●工程盡量避免滋擾鷺鳥
她補充,2012年接手舊警署時,鄰近警署的鷺鳥林共有50個鷺鳥巢,「我目標係唔想因為我入而搞到少?鷺鳥」,故每年的繁殖季節會每周數一次巢的數量,幸好至今年數量不跌反升,共有120個。她又說,為防止滋擾到鷺鳥,工程前先架起帳幕隔開,鄰近鷺鳥林的範圍更會在3至8月鷺鳥的繁殖季節時停工。現時,以蘆葦築成屏障分隔,鄰近鷺鳥林的步行徑全年都不向遊人開放。
她又指,接手時主樓內園有很多臨時建築物,他們移除後重現連接主樓與宿舍的走廊,同時將內園綠化為庭園。惟內園及舊警察宿舍不對外開放,須參加導賞團才可入內。她稱,整個活化工程斥資5400萬元,於今年4月完成工程,並在8月試營,11月6日正式開幕。截至11月綠匯學苑已有逾1.4萬人入場。她提醒,有意參觀人士最好事前預約,以免因入場人數達上限而「白行一趟」。
舊大埔警署一級歷史建築
建於1899年的舊大埔警署,位於大埔運頭角里山頂,是新界首個警察總部,更是新界在1898年租借予港英政府後,全新界的行政中心。據說,舊大埔警署的所在地,為英國正式接管新界後舉行升旗禮的地點。舊大埔警署由3座建築物組成,包括主樓、食堂大樓及職員宿舍大樓,由草坪連接,其中食堂大樓是較後期加建。主樓俯瞰吐露港,正面矗立一支旗桿及炮臺,屬殖民地建築風格,特色包括外廊、紅磚牆、煙囪及斜尖屋頂;內設有報案室、警司辦公室、會議室、囚室、槍房等設施。職員宿舍大樓有12個房間,為5位歐籍及32位印度籍或華籍駐守警察總部的職員提供住宿。
●建於1899年新界首個警總
直至1949年,舊大埔警署一直被用作新界警察總部,其後曾用作為警察分區辦事處、新界北總區防止罪案組辦事處及水警北分區臨時宿舍和辦事處,至2006年起空置。1988年,舊大埔警署獲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2009年改列為一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