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阮咸:一把带着哭音的琵琶

2014-04-08
来源:香港商报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琵琶,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唐时琵琶是军中传令之器,故有醉卧琵琶马上催的说法。阮相传是魏晋名士阮咸以擅长弹奏琵琶着名,他完成了改革,后人称之为阮咸琵琶。

  阮咸,他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有两个特点,一是行为上的旷达不羁,二是音乐上的细致入微。由於他对琵琶的制作和演奏都很在行,所以琵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阮咸在当时不仅受到政治上的压制,在乐坛上,他的才能也不能得到正常发挥,他常为此感到愤懑。据说,他的琵琶有时会自动鸣响一个颤音,那颤音听起来很凄美,像人的哭声。

  在盛唐时期流传东瀛

  据《新唐书元行冲》载,唐武则天时(684701),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铜器,南音中的阮身正圆似琵琶,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乐器相似。元行冲认为:「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之林,弦之,其声高雅,乐家遂谓之阮咸。」唐代的阮,有四弦、13柱,发展得已比较完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形象地描绘阮的音色纯厚圆润。如珠落玉盘那样悦耳动听。在唐代的《清商乐》和《西凉乐》中,阮咸也是主要的乐器之一。

  阮咸在盛唐时期流传东瀛,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还珍藏着一把唐代传去的螺钿紫檀阮咸。这把阮咸长100.7厘米,四弦、14品,在圆形共鸣箱的面板上,开有两个圆形音孔并镶有音窗,腹部是一幅四人奏乐图。琴颈和琴轸上,都有螺钿镶嵌,在琴箱的背板上,更嵌出美丽的花枝图案,并有两支飞翔的鸟雀。其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秀美,为后世所罕见。

  阮咸始於宋代,10世纪末,宋大家把阮咸由四弦增至五弦,但不称其为五弦阮咸,而称「五弦阮」,阮之名自此始。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从中国音乐研究所收藏的一把清代阮看来,直到清代,阮仍保持着古制,音域只有一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即使是四条弦,也是每两条同发一音,音域很窄,音阶也不完备。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