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还有多远?

2014-04-2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定军 高彩霞 张梦洁 王爽莉

  (目标价格就是差价补贴,更重要的是保险补贴,通过农业保险的市场机制来稳定生产者预期)

  随着国务院批准2014年启动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是否会有更多农产品的价格机制发生变化,区域性的补贴政策会如何发展,都在引起市场关注。

  虽然今年在部分品种和地区推行目标价格制度是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关键,但年初国家发改委已表示,将继续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完善生猪调控预案和大宗农产品储备吞吐调节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4月18日已报道棉花目标价格制度下相关方的预期变化。由于人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目标价格和其根据市场波动形成的补贴,将如何进行动态管理?未来大豆等农产品是否也要实施目标价格制度?

  针对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李国祥长期研究三农问题,参与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关政策研究。

  《21世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低时对生产者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这种价格形成机制,与过去有何区别?

  李国祥:根本区别是,现在政府给的价格不影响农民卖出的价格,因为卖出价由市场和供求关系决定。政府定一个目标价,这个价格与市场价之间的差价,按照农民生产量、销售量、种植面积全部补给农民。农民卖的价格太低了,政府给的补贴,要足以让农民基本收益补偿回来。

  过去对粮食和棉花等实施的是临时收储政策。收储价格分两种情况,当市场价格低于临时收储价格时,政府指定收储企业,比如中储棉委托收购站,按照政府规定的临时收储价来收购,此时政府制定的价格就直接决定市场价格水平。市场价格高于临时收储价格时,临时收储价格不起作用。

  国内市场价格偏低时,临时收储价决定农产品的销售价,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比如棉花和粮食价格偏高。所以,临时收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了市场价格。

  另一方面是,如果以高的收储价格收进来,拿到市场抛售的时候可能就卖不出去。

  农产品收储按照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办法,国内很多农产品收购价格比国际高,但是卖的时候国际价格很低,所以市场上出现库存量和进口量都很多这样一个矛盾情况。目前国内棉花价格较高,棉纺企业认为国际价格可能还会跌,这是在临时收储价格下产生的价格扭曲事实。

  《21世纪》:据您了解,主要粮食作物比如稻谷、小麦等,以后也将实施目标价格制度,不搞临时收储吗?

  李国祥:目标价格制度以后都要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2014年会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所以,国家将要逐步建立目标价格制度,这个目标价格,一个就是差价(差额)补贴,还有就是保险补贴,希望通过农业保险的市场机制来稳定农产品价格。按照一号文件精神,今后粮食也要逐渐实施目标价格制。

  《21世纪》:对未来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及价格改革,您有什么建议?

  李国祥:农产品不可能一直都低价,当然也不可能一直都是高价,高低波动很正常。所以我们在高价时不要慌张,低价时也不要认为棉花就不能种了。

  展望未来趋势,一定要搞清楚,农产品的市场波动很正常。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国际的,都是这样的情况,关键问题是我们要稳定生产能力。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一是我们要尽可能提高竞争能力,二是要提高抗冲击能力,三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保护。

  目标价格制度实施不能够加快,应该稳妥。因为这个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也涉及到财政补贴能不能补到农民手里头,能不能分配得比较合理。这涉及到农民利益、农村社会的稳定,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所以说一定要稳妥。

  我们在目标价格制度还没有摸索出来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时候,不要全面推广,不要头脑过热,以为它是万能的,有可能并不是那样的。临时收储、最低收购价格,也不能轻易放弃掉。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