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单纯的宋卫平为何干不下去?

2014-05-2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开发商这个词,在当今中国舆论场中,长期扮演着一个“大灰狼”的角色。但当宋卫平拱手让出绿城中国第一大股东位置的时候,他的“绿粉”们一片哀悼之声,告别发布会上甚至有女粉丝献上拥抱。

  一位专做豪宅的商人,却被一批消费者视为理想主义的化身,并且一路追随掏出巨额真金白银。即便在奇葩辈出的中国楼市,也够离奇的。

  更离奇的是,这家豪宅开发商不仅没赚到行业平均利率,还在每一次调控中都中招,十年来三次站到了破产的悬崖边。

  一切好与不好,都源于这位学历史的发福的中年男人的内心。

  宋卫平与许多行业的成功者一样,是个偏执狂、性情中人、完美主义者。

  他把绿城开发的楼盘都视作自己创作的艺术品,每当他巡视到施工现场,下属们心都会提到嗓子眼,他会因为看到几棵树不顺眼把所有已经完成的绿化推倒重来,会因为地面石材颜色不协调推迟交付期。股东们对此恨之入骨,这会大大提高成本,少赚很多钱。绿城每平方米平均建安成本超过10000元,而全国商品住宅的平均建安成本不到2000元/平方米。这让绿城17年来的平均利润率,始终不到10%。

  从1997年到2011年,宋卫平始终抱着一个单纯的理念:只要产品做得好,公司自然能做好。他不留后手不断扩张,只关注自己不关注外部环境。2009年绿城做到全国第二,与老大万科咫尺之遥。已经经历过两次调控差点折戟的宋卫平,甚至还认为自己能超越万科。但这种单纯在复杂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注定要被扼杀。果然,2011年两次“卖身”才挽救了资金链紧绷的绿城。

  绿城以品质抓住忠实客户的商业模式也在经受巨大挑战。最近几年来,因为不擅资本运作带来的资金成本高涨,绿城的开发成本不断上涨,定价也远高过同业。例如绿城在杭州西溪附近一个大平层公寓项目,定价比周边别墅还要贵。没有了赚钱效应,除了囊中丰厚的自住型“绿粉”,原本号称“收藏型”的绿粉也逐渐流失。

  告别期间,在一篇广为流传的未经证实的自述中,宋还是对开发商需要承担商业以外的职责愤愤不平。他认为自己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是红色的、有道德的,维护公平与正义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商人和市场只应该把自己的事做好。

  在当下,又有哪一个行业敢号称自己是纯粹市场化的呢?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