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零售大跌 业界更忧削自由行

2014-06-04
来源:香港商报

   日前港府传出声音指正研究削减内地自由行来港人数引发社会热议;特首梁振英曾称,希望4月零售销售数据公布後,市民可进一步讨论限制自由行人数对香港的影响——最新公布的零售数据显示,本港4月份零售销售货值仅388亿元,按年下跌9.8%,创2009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并已连跌3个月;零售销货量亦下跌9.5%,同样远逊市场预期。分析人士称,本港零售销售将持续录得负增长;有业界人士则指,本港零售业陷入低迷之际,政府不应考虑削减自由行。

  香港商报记者 林德芬

  ●现状:高消费品销量急跌

  本港零售销售每况下愈,可归咎於两大诱因——

  首先,内地自由行消费模式改变,从以前多买奢侈品,到现时转向日常消费物品,令高消费品如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品销货价值大跌近40%,成为跌幅最大的消费品,近乎重回2003年4月沙士时期的惨况。

  同时,电器及摄影器材销量大跌8%,拖累本港4月零售销货总值下跌9.8%,创5年多最大跌幅,市场原本预期跌 4.4% ,3月亦向下修订至跌 1.5% 。数字显示,虽然内地旅客数字不断上升,按月较去年多数万人,但人均消费下降,反映内地客消费模式已进一步改变。

  ●港府:旅客消费出现放缓

  政府发言人表示,4月份零售业销售显着下跌,主要是由於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售量急跌。除因去年与金饰相关的销售急升而造成较高的比较基数外,4月零售业销售下滑,部分反映旅客消费在长期激增後出现放缓。短期而言,零售业前景将继续受基数效应及旅客消费模式转变影响,政府会密切留意对行业的影响。

  另一方面,许多其他与本地人消费较为密切相关的货物销售情况则维持坚稳。因此,该发言人指,在全民就业下,本地消费意慾仍然正面。

  ●议员:「驱蝗」吓走高消费群

  除了旅客消费模式改变外,零售销售下跌相信与本港针对内地旅客的抗议行动有关。新民党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表示,零售总值下跌和内地打贪无关,主要因「驱蝗行动」和反自由行的示威吓走了高消费群,但其他低消费群就继续到香港,令港铁和街道继续挤拥,变成两面不讨好。

  田北辰又指,4月份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值急跌近40%,但服装、超级市场货品、药物及化妆品均有上升,显示自由行高消费群减少来港,而整体来港消费人数则没有变动。

  田北辰则建议,不应减少自由行旅客数目,但亦不能无限量扩充;政府须调控自由行旅客数目升幅,例如为「一签多行」旅客设15次访港次数上限,减轻对香港市民生活的影响。

  ●业界:再调低全年增长预测

  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麦瑞琼则指,由於本港内需增长乏力,加上商家营运成本高企,预期零售销售全年无双位数增长,不排除再调低全年增长预测,即或会再下调全年7%的零售销售增长预测。她认为,零售商暂未有裁员压力,因本港零售业向来人手不足,但如果5月人流进一步减少,批发、运输及广告业将最先裁员。

  麦瑞琼指,本港零售销售增长去年7月至12月,每月都只有单位数增长,现时更连续3个月负增长,情况非常严峻,现阶段无法评估政府如果最终落实削减来港内地旅客人数两成,对零售业将会造成的影响,但认为政府无评估过行业实况。她预料5、6月零售表现仍将疲弱,加上世界盃临近影响本地及旅客消费力,强调反对任何限制自由行的政策,担心令巿场下滑得更快。

  有分析指,本港零售销售将持续录得负增长,或会下调全年7%的零售销售增长预测。滙丰银行亚太区业务策略及经济顾问梁兆基形容,零售市道收缩情况属罕见,但认为对於整体零售市道,自由行占当中三分一,自由行人数及人均消费力下跌令到本港零售数据收缩情况较为少见,相信影响较为短暂。

  梁兆基认为,若缩减自由行两成,会对低下阶层就业有明显影响,政府须再作考虑,亦要避免旅客过度集中於个别地区,将人流分流至传统销售地区以外。

  美银美林早前发表报告指,若政府提出研究收紧自由行旅客人数20%,至少将导致旅客消费减少20%,对今年香港GDP的冲击约为36个基点,预期全年香港零售销售增速平均为8%,低於上年度的11.2%。

  零售低迷影响本港就业经济

  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

  本港在2月及3月的零售数字,都下跌超过2%,希望4月零售数字公布後,社会可以对内地游客来港政策进一步讨论。过去一个星期,社会上对於有关减少访港内地游客的数字会对香港零售业,以至本地经济造成的影响有不同的声音。这对特区政府向中央和内地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十分有用,从而帮助内地方面作出相应调整。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关注到4月零售销货总值急跌9.8%,若情况持续或会影响本港就业及经济。目前未知数字下跌与自由行有没有关,但明显的跌幅是来自珠宝手表等的销量下跌四成所致,可能反映自由行消费模式改变,当局会继续留意,并会详细研究自由行对本港经济的贡献。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

  本港零售市道并非完全受自由行政策影响,特别是高消费零售业,受本港整体零售情况、内地整体经济表现,以及银根收紧的影响更大。高价消费品生意额下跌,最主要受内地经济发展影响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

  内地官媒关注削自由行议题

  昨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有人想要清静 商家要赚港纸 香港各界争议缩减自由行》为题,报道最近本港持续发酵的缩减内地游客自由行人数议题。

  该报注意到本港各界意见莫衷一是。首先,本港商界尤其是零售业传出一片反对之声。旺角女人街摆档卖旅行箱的李先生指,如削减自由行,等於「斩脚趾避沙虫」,向他们这些小商贩开刀;早前爆发的「驱蝗」等反内地客活动,已让他生意大幅下跌,原本高峰时一个月可赚3万到4万元,现在仅能保本,如再减自由行,他唯有结业。六福珠宝主席黄伟常指,公司六成收入来自内地旅客,相信减少自由行旅客对生意影响很大。莎莎发言人表示,近日自由行旅客增长放缓,加上消费力下降,已对本港零售业带来影响「若访港旅客再减少,会对相关行业造成冲击。拥有时代广场、海港城等自由行热门商场的九仓副主席吴天海认为,不应减少自由行旅客来港人数,否则会破坏香港自由港形象。香港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思荣则表示,香港直接与旅游业相关的员工达25万人,再算上关联行业,数量可达100万人,涟漪效应相当大,建议政府要小心处理。

  其次,一众本港学者和意见领袖建议,特区政府就算要削减自由行,也切忌「一刀切」,否则社会无法承受。树仁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袁伟基表示,政府能够正视自由行是好事,但削减两成自由行人次说法并不可行,因为「影响之大无法想像」。他解释,自由行影响其实已不止於旅游业,早就渗透到各行各业;如果由源头掐断,零售服务业以致其他相关产业,都将受到牵连。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锺剑华表示,自由行在过去十多年对本港作用不可抹杀,削减两成只是一个讨论方向,不是「硬指标」,政府应针对最受影响的方面去对症下药,例如发现问题在於一签多行令水货客上升,便从这方面去减少自由行旅客。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指保就业是最重要问题,特区政府须小心考虑削减自由行问题,不能「好像是回应了市民诉求,但事实上影响到另一批市民,并不妥当。」

  官媒亦注意到本港官员的表态,如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对於学者和议员有关分流以购物为主旅客的建议,称在边境附近兴建购物城等值得考虑。

  事实上,人民日报海外版几天前即刊登署名文章,指若用政策刻意削减自由行人数,香港旅游业收入将明显下滑,单是减少不过夜的「一签多行」,每年就可能少收100亿元及有1万人失业。

相关评论:削自由行说易行难

  周武辉

  行政长官梁振英日前於策发会会议主动问及有关限制内地游客人数的意见,并透露有人建议削减20%自由行旅客。此语一出,宛如在本港社会投下一颗震撼弹,据指把代表零售业的立法会议员方刚当场吓到差点「跌落地」,而相关零售收租股即日蒸发逾百亿元。虽然梁振英其後澄清仅属讨论,但此「试水温」事件已很清楚地显示,内地游客对本地消费市道具举足轻重的作用。昨日,本港4月零售业数据出炉,总销货价值为388亿元,按年下跌9.8%,零售销售亦连续3个月录得负增长,为削自由行说易行难再做佐证。

  当削减两成自由行旅客设想一出,本港舆论大哗,纷纷高呼不可砍自由行。有人列举具体数据,证明自由行对本港旅游、零售业以及整体经济影响极大,一旦赶客就会出现种种不良後果;有人将矛头指向本地接待能力不足,景点、交通、购物商场、酒店房间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需要,要求增加供应而不是进行「需求管理」;有人警告自由行消费已有退潮迹象,生意大不如前,如果环境逆转,碰上减客政策生效,商店因旅客减少而收缩业务,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基层市民;有人则表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清净重要还是吃饭重要,需市民做出选择。

  对比本港前一段时间的反自由行呼声,舆论风向好似发生了180度的转軚。过去,社会传出的声音基本上都认为自由行游客来得太多,挤占了港人生活空间,同时总有人对内地客「玩针对」,不断出现因小小事情就引发一场两地摩擦的风波。一时间,本港「饱和论」四起,要求「控制内地旅客来港增幅」话题甚嚣尘上。中央因此主动研究自由行措施对香港承受能力的影响,并发出明确信号,表示会根据香港要求和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自由行政策,以维持访港客流达到合理的程度。不料,港府才承认研议大削两成自由行客,社会忽觉须正式面对自由行设限、并可能要承受为此带来的不利影响时,表现出来的不是「得尝所愿」的欢欣,反而更多的是对香港经济雪上加霜的担心以及对打工仔就业影响的正视。

  这样充满戏剧性的情况出现,其实正是对自由行理性思考的表现。长期以来,本港社会有很大声音要求削减自由行,认为是引发两地矛盾的「祸首」,内地游客并惨遭有些人污蔑为「蝗虫」。坦白说,由於自身立场的不同,对大量内地客赴港的态度肯定会不同。直接受益方的旅游、零售、奢侈品、旅馆、餐饮业、计程车等行业,当然是希望客似云来,多多益善;而游客太多,导致跟港人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多种商业服务日益供不应求,价格飙涨,挤占本港部分资源,影响生活品质,本地人自然心生不喜。但是,这种不喜情绪却被「本土派」所利用和操纵,他们刻意忽略内地游客增多对本港旅游及各种新兴产业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降低自由行的重要性,误导港人认知,鼓吹香港与内地隔绝,并为之描上「港人优先」的虚幻色彩,看起来大有市场。结果,梁振英才抛出削减两成自由行游客的试探气球,就一举戳破了「自由行得不偿失」传言的假象——大惊之下,大家这才开始认真思考削减自由行游客将对香港造成什麽样的震荡和伤害,相关讨论终於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部分港人由当初开门迎客,发展成排拒心理,有其成因,确实应予以重视,但前提是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偏概全,否则「矫枉必然过正」,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限制需求是最简单但也是最差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权宜之计,负作用非常之大;增加供应,逐

  步提升相关配套,积极设法扩大自己的容量,虽有困难却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此次港府抛出震撼性提议,昨再有最新数据证明零售业已面临环境逆转趋势,实有助於帮助社会理性思考,将智慧放在如何增加供应而非止步於限制需求上。

  果如此,则是香港之大幸。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