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7

削自由行说易行难

2014-06-04
来源:香港商报

  周武辉

  行政长官梁振英日前於策发会会议主动问及有关限制内地游客人数的意见,并透露有人建议削减20%自由行旅客。此语一出,宛如在本港社会投下一颗震撼弹,据指把代表零售业的立法会议员方刚当场吓到差点「跌落地」,而相关零售收租股即日蒸发逾百亿元。虽然梁振英其後澄清仅属讨论,但此「试水温」事件已很清楚地显示,内地游客对本地消费市道具举足轻重的作用。昨日,本港4月零售业数据出炉,总销货价值为388亿元,按年下跌9.8%,零售销售亦连续3个月录得负增长,为削自由行说易行难再做佐证。

  当削减两成自由行旅客设想一出,本港舆论大哗,纷纷高呼不可砍自由行。有人列举具体数据,证明自由行对本港旅游、零售业以及整体经济影响极大,一旦赶客就会出现种种不良後果;有人将矛头指向本地接待能力不足,景点、交通、购物商场、酒店房间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需要,要求增加供应而不是进行「需求管理」;有人警告自由行消费已有退潮迹象,生意大不如前,如果环境逆转,碰上减客政策生效,商店因旅客减少而收缩业务,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基层市民;有人则表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清净重要还是吃饭重要,需市民做出选择。

  对比本港前一段时间的反自由行呼声,舆论风向好似发生了180度的转軚。过去,社会传出的声音基本上都认为自由行游客来得太多,挤占了港人生活空间,同时总有人对内地客「玩针对」,不断出现因小小事情就引发一场两地摩擦的风波。一时间,本港「饱和论」四起,要求「控制内地旅客来港增幅」话题甚嚣尘上。中央因此主动研究自由行措施对香港承受能力的影响,并发出明确信号,表示会根据香港要求和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自由行政策,以维持访港客流达到合理的程度。不料,港府才承认研议大削两成自由行客,社会忽觉须正式面对自由行设限、并可能要承受为此带来的不利影响时,表现出来的不是「得尝所愿」的欢欣,反而更多的是对香港经济雪上加霜的担心以及对打工仔就业影响的正视。

  这样充满戏剧性的情况出现,其实正是对自由行理性思考的表现。长期以来,本港社会有很大声音要求削减自由行,认为是引发两地矛盾的「祸首」,内地游客并惨遭有些人污蔑为「蝗虫」。坦白说,由於自身立场的不同,对大量内地客赴港的态度肯定会不同。直接受益方的旅游、零售、奢侈品、旅馆、餐饮业、计程车等行业,当然是希望客似云来,多多益善;而游客太多,导致跟港人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多种商业服务日益供不应求,价格飙涨,挤占本港部分资源,影响生活品质,本地人自然心生不喜。但是,这种不喜情绪却被「本土派」所利用和操纵,他们刻意忽略内地游客增多对本港旅游及各种新兴产业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降低自由行的重要性,误导港人认知,鼓吹香港与内地隔绝,并为之描上「港人优先」的虚幻色彩,看起来大有市场。结果,梁振英才抛出削减两成自由行游客的试探气球,就一举戳破了「自由行得不偿失」传言的假象——大惊之下,大家这才开始认真思考削减自由行游客将对香港造成什麽样的震荡和伤害,相关讨论终於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部分港人由当初开门迎客,发展成排拒心理,有其成因,确实应予以重视,但前提是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偏概全,否则「矫枉必然过正」,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限制需求是最简单但也是最差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权宜之计,负作用非常之大;增加供应,逐

  步提升相关配套,积极设法扩大自己的容量,虽有困难却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此次港府抛出震撼性提议,昨再有最新数据证明零售业已面临环境逆转趋势,实有助於帮助社会理性思考,将智慧放在如何增加供应而非止步於限制需求上。

  果如此,则是香港之大幸。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