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未名壶:买方抬价的弊端

2014-06-17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未名壶

   未名壶(发自香港)

  国企采购的一个怪象是反向讲价,即让卖方抬高产品的出售价格,这会使采购经理能吃到更多回扣。这种抬价方式肥了个人,给本行业和下游行业带来损失,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必须给予严厉的打击。

  国企采购大手大脚,不讲价钱,这不新鲜。那钱是没有主的,不花白不花。这里关注的是国企采购的另一种做法:买东西不仅不捡便宜的买,反而专挑贵的买;买方不仅不压价,反而让卖方抬高产品的出售价格。可以说,这样的买家也讲价,但讲价的方向和通常的买家相反,不妨称之为反向讲价。

  大型国企的采购经理是吃回扣的,这不是秘密。反向讲价的采购经理能吃到更多的回扣。回扣额是采购额的一部分,而采购额又取决于采购价。同样的回扣率,即回扣额占采购额的比例,采购价越高,采购额就越大,回扣额也就越大。如果回扣率是10%,采购经理买1000块钱的东西,只能从供货商那里拿到100块钱的回扣。但从事反向讲价的采购经理会让供货商把价钱提高若干倍。如果是3倍,1000块钱的东西就变成了3000块钱,采购经理得到的回扣也由100块变成了300块。

  反向讲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国企这边,在私营领域里更为少见。跨国公司和本地的私营企业一般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削减采购费用的机会。它们的采购经理会像在早市上买菜一样和卖方讨价还价,直到把价格压到最低为止。这让作为卖方的供货商很头疼,难免产生买通对方的冲动。采购经理吃回扣的情况不是没有。但跨国公司的总部会不断从遥远的他国派来严厉的高管,随时准备裁人。本地的老板也不喜欢有人把手伸进他的口袋,会让自己的亲戚掌管采购部门。情况严重的,还会受到黑社会的追杀。相比之下,国企只靠完善信息系统所进行的采购监督,就显得非常疲软了。

  反向讲价不是偶尔发生的孤立现象。当事人和知情者闭口不谈,并不表示这种事情从不发生。实际上,向垄断国企降价促销的推销员会受到嘲笑。腐败的采购经理认为这样的推销员是经验不足,不懂行规,必须拒之门外。

  反向讲价是买方的采购经理和卖方的销售经理之间的合谋。合谋者的利益和买卖双方两家公司的利益并不一致。合谋者相当于第三家公司,一家影子公司。在这里,成交价格被操纵了,秘密交易得以进行,合谋者私分了非法的收入。

  双方对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都很了解,不论是平均价,还是最高价,是国产价,还是进口价。买方抬价的一个简单做法,就是把普通产品的价格抬高到市场的最高水平,把国产产品的价格抬高到进口产品的水平。从公布的案件材料中了解到,一种化工产品的成交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高了5倍,也就是被反向讲价的买方抬高了5倍;一种石油生产设备的价格被抬高了9倍;一种安防产品的价格被抬高了10倍,一种药品的价格被抬高了12倍。抬价的倍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相差不远。

  抬价的倍数在竞争性较强的市场上会比较低,在独占和寡头的垄断市场上会更高。例如,大米采购市场上也有腐败,但抬价倍数只有0.2;灯具市场上也有反向讲价的,抬价倍数是2。而垄断市场上抬价倍数往往高于10,一个炼钢设备案件揭露的抬价倍数达到了100。

  用回扣额除以采购额计算出来的回扣率也是高低不同,但远远高于前面用到的例子。现实中,40%到60%的回扣率不算少见。如果回扣率是40%,采购经理能从100万元的采购交易中得到40万元的回扣。如果抬价倍数是5,这100万元的产品其实只用20万元就能买到。采购经理让公司多花了80万元。

  反向讲价会造成产能过剩。既然反向讲价主要发生在国有部门,而国有企业又主要分布在上游的行业,如天然气、石油、电力、化工、冶金、设备制造等等,这些行业的投入品价格就被大大抬高了。尽管反向讲价的交易是秘密的,总会有更多的供货商发现:把产品卖给这些上游的大客户,能卖出一个好得不得了的价钱。被操控的价格向市场传递了一个病态的信息。于是,更多的投入品向上游行业集中,形成不必要的产能,造成巨大的过剩。宝贵的资源浪费在这里,而不是造福于消费者。

  反向讲价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如果产品供不应求,抬价的买方会越发抬价。他抬价的做法似乎更能说得通。但如果产品供过于求,他也许会有所收敛,但抬价的冲动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也就是说,在已经存在过度供给的市场上,他的反向讲价只能让供给过度的程度更加严重。价格起不到建立平衡供求的作用。

  反向讲价是对买方企业的破坏。投入品的价格如此高昂,产出品的价格必须更高得离谱,这个企业才能赢利。但下游的买家并不会轻易地接受高得离谱的价格,因为越到下游,私营的企业越多,正常的买家越多,正常的买家是要压价的。受到两头的挤压,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往往会处于亏损的状态,或者耗费国家的财务补贴,或者倒闭。

  垄断国企不会倒闭。不仅如此,它还能用极其高昂的垄断产出品价格消化反向讲价带来的高成本,获得高额利润。在原材料、能源、设备制造行业里,一些行政定价已经废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定价和寡头定价。在这里,反向讲价造成的高成本通过垄断价格向下游转移。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将大量的工业材料转化为制成品,销往世界各地。上游国企的反向讲价和成本转移使工业投入品的价格大幅度提高。这就是直接材料(金属、塑料)成本和间接材料(天然气、电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远远高于人工成本的比例。虚高的材料成本挤压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会使"中国制造"提前终结,抑制经济的增长。

  每个行业的买方抬价都给本行业和下游行业带来损失,生产者和消费者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但要估计反向讲价造成的损失并不简单,因为反向讲价的交易是秘密的,透露信息等于交代罪行。研究显示,一年中会有超过10万亿元的收入从未列入官方统计。这些灰色收入大部分和腐败有关。国企高管的经济犯罪半数以上与采购和项目竞标过程中的贪污受贿有关。如果国企的采购通过反向讲价总共获得了4万亿元的回扣,回扣率都是40%,那么交易的总额就是10万亿元。如果买方抬价的倍数是5倍,那么顾客本来只应该支付2万亿元,但实际上支付了10万亿元,多付了8万亿元。这个多付的数字相当于2011年国有企业300强全年销售总额的五分之一。

  前几轮的经济改革没能根除买方抬价这一极具腐蚀性的行为。目前的反腐打击了不法分子,工业投入品的价格正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要消除反向讲价造成的恶性膨胀,必须放开禁入的行业,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一定要缩小大型国企的规模,让买卖合谋、操纵价格的影子公司无处藏身。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