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阿里巴巴樹大招風

2014-07-14
来源:香港商报

   陳正偉

  阿里巴巴即將在紐交所上市,不過,阿里巴巴近期卻受到美國市場的質疑。《華爾街日報》近日引述公司治理專家分析稱,阿里巴巴主席馬雲通過私人實體方式進行的投資可能只會令馬雲及其朋友受益,「而大部分阿里巴巴的股東對此絲毫沒有控制權或監管權」。

  《華爾街日報》舉了多個交易例子質疑阿里的公司管制。例如,4月份,馬雲與兩位合夥人投資華數傳媒,根據資料,阿里巴巴把收購所需大部分資金借給了公司高管謝世煌,而謝世煌是收購華數傳媒的投資工具中馬雲的合夥人之一。公司治理專家質疑,馬雲對阿里巴巴和華數傳媒同時持股造成了潜在的利益冲突,并指,「由於阿里不持有華數傳媒的股份,因此如果馬雲或其他合夥人以犧牲阿里巴巴的利益為代價來改善華數傳媒的利潤,阿里的股東對此基本束手無策」。

  易遭做空者攻擊

  上述的質疑或許對阿里并不公平,因為作為一家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外企」,鑒於內地相關的監管要求,阿里巴巴在許多時候并不能直接控制內地的公司,阿里巴巴曾經解釋稱,馬雲有時會代表公司進行投資,并將采取措施,通過將利潤轉移回阿里巴巴或將錢捐給慈善機構的方式限制其個人獲利。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質疑聲音在那些希望投資阿里的人們心中亮起警號,而未來,阿里巴巴或許將在美國市場面臨更多類似的質疑。

  這或許就是阿里巴巴當初不願意首先選擇上市美國的原因。因為無論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VIE結構或是淘寶平台上難以控制的個別商家的違法行為,都令阿里巴巴容易受到市場的質疑,加之美國成熟的集體訴訟體制,令阿里巴巴更加容易被做空。

  阿里巴巴在上市之時可以是華爾街投行們的「香餑餑」——這個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IPO項目將令投行們賺得盆滿缽滿,但上市之后,阿里巴巴同樣也會因其公司結構的「先天缺陷」,成為做空者們再好不過的攻擊目標。在媒體上,已有不少的機構投資者質疑阿里巴巴缺乏透明度,因而對其避而遠之。

  未吸取香港失敗經驗

  阿里巴巴或許要試着改變他們與市場的溝通方式了,即是更加積極主動地與市場進行交流。事實上,他們已經因為這個問題在香港市場上吃了苦頭。彼時,阿里巴巴作為一個創新者,試圖推動香港上市規則的創新,但在這個過程當中,阿里巴巴前期一直通過「隔空喊話」,甚至頗帶說教意味地希望「教育」香港市場接受其合夥人制度上市,但之后的結果大家都清楚,阿里巴巴只能與香港一拍兩散。

  回想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的歷程,連馬雲自己也承認過,在與香港市場的溝通上存在問題,也因此吃了苦頭,失去了阿里巴巴上市估值最佳的時期。

  這一次,阿里巴巴再次受到美國市場的質疑(上一次是美國國會質疑其VIE結構存在風險),阿里巴巴以即將進行IPO為由拒絕置評。阿里巴巴自然有其理由,但若主動與市場進行交流,起碼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樹大招風,阿里巴巴且上市且珍惜吧。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