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了解新一代反省舊不足

2014-07-14
来源:香港商报

   楊漢群

  中學文憑試今日放榜,社會輿論除了一如以往地追踪為數甚少的「狀元」、探討考生的出路外,隨着社會轉變,今日青年的想法及往日老舊一套的不足,也應受到更多關注。

  香港青年后浪推前浪

  早一段日子,常聽到「一代不如一代」、「時下青年真是……」、「這一代年輕人真是……」、「雙失青年」、「三低青年」等等對青年的負面標籤。現在,由於多了青年參與社會運動,對青年的新標籤就多了「搞事」一項。工作態度方面,報章等媒體,經常都有「遲到」、「嫌老細没笑容」、「經常轉工」等針對青年的許許多多報道。實情真的是這樣嗎?絕不。一來,許多職場上的文化,是上一代制造出來的,如經常轉工就是來自多年來「魚唔過塘唔肥」的工作思維,完全與年輕人無關。二來,如果每一代青年都是越來越不濟,包括香港在內的人類社會恐怕早就倒退到石器時代了。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香港的新一代,何嘗不是擁有后浪推前浪的能力?

  以社運為例,香港的進步,就與年輕人的公義之心分不開。七十年代年輕人發動的反貪污、中文合法化、保衛釣魚台等社會運動,對促進社會公義、提升港英治下的華人地位、建設公民社會等,功不可沒。今天,活躍的社運青年,即使言行不被主流社會認同,但他們那顆赤子之心、他們的理論和組織水平,與七十年代的前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香港青年不比西方差

  當然,參與社運的畢竟是少數,多數青年,仍是為學業、職業拼搏的一群。可是,現時香港已缺乏戰后百廢待舉的機會,這在香港著名文化人陳冠中的《我這一代香港人》、著名社會研究學者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等書中,有很多論述。如我們細看青年在網上發表的言論,就會發現他們很多都有生不逢時之叹:「你們能上位,只因為比我們早出世」、「成功須父干」取代了「成功須苦干」……社會雖然高度發展,但社會上的發展機會卻越來越少;社會雖然越來越富裕,但青年每多感到自身越來越貧乏,單是世界最高樓價,就叫香港青年對人生絕望。青年有怨氣,是人之常情。

  發展機會不及戰后、青年對社會抱怨,其實全世界都有,也引發此起彼落的青年抗爭運動,香港人所崇拜的美國、英國也不例外。2011年,美國青年發動占領華爾街運動,同年,英國多個城市發生青年騷亂。與英美的同輩比較,同樣面對社會不公、前路茫茫、發展機會萎縮等問題的香港青年,實在和平理性到不得了(奇怪的是西方青年遠較香港青年不安分、示威也較多暴力,但香港上了位的一代仍極力將子女送往西方國家留學,看不起香港,還以此自豪),這是值得主流社會多加珍惜的。

  應反省舊有一套的不足

  傳統的建制思想,或者以為沿用老舊的一套,就可以解決新一代的問題(如繼續以破壞鄉郊的方式發展新市鎮,卻不肯細想青年主張城鄉共融的新發展觀),這只會加劇世代之爭和社會動蕩,對各方都沒有好處。在文憑試放榜的重要日子,香港的年長一輩,在鼓勵青年努力向上之餘,實應反省舊有一套的不足,并以更大的胸襟去看待、去了解青年,讓年輕一代有更廣闊的空間為香港這個家出力。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