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公平無價

2014-07-22
来源:香港商报 明汉

   尽管「樹立社會公平正義」在內地是個高頻短語,但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在經濟活動還是社會生活中,對於公平過程的忽略,讓社會正義只能尷尬的停留在「不斷追求」的口號里。

  在中國,更多人所追求的還是眼前的利益。而若以失去公平為代價換來所謂的發展成果,則是一個極不划算的買賣。日前,在李克強總理主持的會議上,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向總理提出一個頗具「啟發」意義的建議,「我們不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

  這位當年放弃南京的穩定工作,南下打工的女人,顯然是意識到,市場經濟下的企業生存之道,必須依賴產品創新,以及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即使是國企也不例外。她帶領的企業從創新中嘗到了甜頭,通過自我「革命」,以授權經營的方式讓這家國企更具市場屬性。目前,她的企業已經成為行業翹楚。

  董明珠樂見公平競爭,她有底氣向總理提出「斷糧」建議,而這樣的建議之所以能讓總理赞叹「有啟發」,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好的規則永遠比一頓美味的午餐重要。

  違規予利非真好

  中央曾多次下文,要求對涉及國家安全以外的行業開放,也不只一次要求對國企進行改革,這些「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的舉措,卻一直收效甚微。關鍵問題就在於,一些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他們并沒有認識到公平競爭對於國民經濟的長遠意義。他們不遵循市場規律,不講原則,做一時「好人」,表面上看,是為國企兄弟解憂,實則貽誤國家發展的戰略機遇。

  一些官員常把「改革」挂在嘴邊當歌唱,卻不深究「歌詞」意義: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進而使國家強盛、人民富足。這樣的官員,在面對局部、眼前利益與整體、長遠的利益時,自然會選擇前者。與此同時,那些擁有各種特權的國企們,往往能把企業負債做成天大的資產,上榜撐面,效率低下倒成了「為國爭光」的勁旅。長此以往,除了少數人的奢靡狂歡外,真正給國家、人民留下的只能是滿目瘡痍。

  社會正義源自公平

  公平是走向社會正義的必要手段。無論在經濟領域還是社會治理方面,有公平才能提高效率。當年的深圳經濟特區,將效率視若生命,正是當年領先於全國的公平競爭環境,才出現公務員、國企老總等精英們「下海」創業,并與四面涌入的勞動者一同締造了深圳奇跡。反觀香港,與國企們何其相像,總想挾身份特殊,指望從不公平的政策中贏取未來,卻不僅讓原本的優勢漸失,還因為過度依賴而喪失新的機遇。喪失一次機遇或許還能知恥后勇,迎頭趕上,但喪失了公平的用人機制,卻會讓一些官場烏烟瘴氣,輕者尸位素餐,重則禍國殃民。因此,自上而下的關於人的公平,才是一切制度公平的基礎。不得不說,中國為缺少公平正義已經付出了高昂的社會成本,當「再改革」的號角吹響之時,切莫讓公平這把拒腐提效之劍付諸闕如,社會正義的和諧中國才可能真正實現。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