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二代”放弃学医的情况已不是少数。根据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甚至部分医生自己已萌生退意,即使是那些选择了从医的“医二代”,在选择职业时也大多受到过来自父母的阻止。(7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事实上,几乎每一次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后,这样的调查都会适时而出,被用来作为医患矛盾突出的一个证明。但细思起来,如此调查与证明的逻辑关联未免过于简单。众所周知,这些年,从教师到运动员,从媒体人到公务员,都有类似的调查来试图印证“行业性问题”,以此证明“医二代”的减少,欠缺典型的指向意义。
不可否认,因为现阶段医疗体制的问题,医患矛盾突出,居民医疗负担重,包括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等,确实会增加医生从业的压力,并影响到医生的职业认可度,继而构成对其子女择业态度的影响。但是,对于子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所要考虑的因素毕竟很复杂,简单将其等同于医生对于自身行业的“用脚投票”,难免失真。比如在此调查结果中,如果我们择取另一个数据:近四成的医生对于自己子女选择从医表示支持或尊重——给公众的观感又会大不一样。
有必要看到,种种有关“二代”的调查,总是有意无意预设了一种前提,即从业者希望自己的后代从事跟自己一样的职业才是正常。但在一个逐渐开放的社会,个体所面临的职业选择已非往日可比,人的主观性在增强,社会流动性在提升,“二代”现象的减少几乎是一种必然。
而从整个行业来看,医疗从业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医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于医疗行业的态度。比如与调查数据形成对比的是,医学专业招生仍保持平稳,即便是医患矛盾多发的临床医学领域,该专业依然最受欢迎。
毋庸讳言,现今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得以解决,它远未达到理想中的职业与行业状态,而医疗人员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业也确实是一个值得正视的民意。但用如此调查来反证医疗行业的问题,不仅结果上可能被夸大,也很容易构成一种医疗行业的自我污名化,加剧社会性情绪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