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高盛金属仓储业务进军中国

2014-07-30
来源:路透社

   高盛金属仓储业务进军中国 青岛骗贷案加速市场洗牌

  中国青岛港发生融资丑闻后,各方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升温,消息人士称,高盛集团的金属仓储业务首次进军中国市场,私有公司世天威(C Steinweg)也扩大了在中国的业务规模。

  当局怀疑一家中国贸易公司用同一批金属货物重复质押骗贷。这次丑闻使银行和贸易商对西方金属仓储公司的信心动摇,因西方业者必须依赖中国当地代理机构监督仓储业务。

  这加剧了新进业者与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基本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大宗商品仓储业务规模达数十亿美元。

  在高盛考虑进军中国之际,已在中国运营的西方仓储公司,比如嘉能可旗下的Pacorini Metals和托克(Trafigura)的Impala [TRAFGF.UL]等公司则急忙守卫自己的地盘。

  七位为仓储公司工作或通过它们存储金属的消息人士表示,这些公司在考虑弃用中国的代理公司,在国内成立自己的业务来直接监督仓储。

  一位知情人士向路透表示,高盛2010年收购的大型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正计划在上海等中国保税区设立仓库。

  “西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希望为现有仓储机构寻找替代选择,”该消息人士称。

  高盛发言人拒绝置评。目前正值高盛的敏感时刻。华尔街银行涉入大宗商品实物市场情况,引起监管机构和议员关切。在美国监管机构和议员的压力下,高盛考虑出售Metro。

  警方对中国青岛港的调查集中在一家叫德诚矿业的金属贸易民企及其关联公司,据称它们使用了约34万吨铜、铝和氧化铝的伪造仓单。

  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集团(Citigroup)、南非标准银行等西方银行和摩科瑞等贸易商已公布相关曝险,共达近10亿美元。

  消息人士称,在事件曝光后,银行和金属贸易商纷纷急忙清查在青岛和中国其他地区的金属是否实际存在,并把金属转移到更安全的仓库,以免造成潜在损失。

  随着银行面临着高额亏损,以及中国融资状况收紧,尚不清楚仓储业采取的这些补救措施是否足以重建长期信心。

  “这(丑闻)大幅改变了仓储业务的属性。利用第三方不再是可行模式,”一家在中国存有金属的大型贸易商消息人士称。

  扩张势力范围

  两位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告诉路透,世天威(Steinweg)正考虑扩大在中国的版图,在青岛、上海以及中国其他地方租赁更多仓库。世天威总部位于荷兰鹿特丹,已有167年的历史。

  消息人士此前曾表示,世天威作法有别于其他同业对手,通过运营和管控自己的仓库,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

  该公司租赁通常位于港口自贸区的仓库,有自己的员工来管理库存。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自骗贷丑闻爆发以来,已有逾10万吨铜从竞争对手的仓库转移至世天威管理的仓库。这相当于上海保税仓库铜库存估计数量的约五分之一,几乎等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全球铜库存总量。

  世天威拒绝就扩张计划置评。根据公司网站,世天威在中国有11个营运据点。

  消息人士表示,若高盛旗下Metro决定进军中国,将可能效仿世天威的业务模式,运营和管控自己的仓库。

  目前而言,世天威的模式似乎获得了回报,担惊受怕的银行和贸易商施压仓库运营商,要求他们证明存货不可能与其他客户的金属相混淆。

  其他仓储公司也在争相迎头赶上。其中包括CWT Ltd 所有的CWT Commodities、Pacorini Metals、Impala、摩根大通旗下Henry Bath,以及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部分持股的新加坡公司GKE Corp。

  熟知这些公司计划的人士表示,这些公司或者停止使用当地企业并招募员工来管理仓库,或者正在考虑这么做。

  摩根大通将大宗商品实货业务包括仓储部门出售给摩科瑞(Mercuria)的交易正在进行。

  上述公司均拒绝置评。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