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放松“双限”缰绳难救楼市颓势

2014-08-07
来源:中国网

   因为经济放缓,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依赖度明显上升。继松绑限购政策之后,广西、浙江省绍兴市等地升级“救市”措施,在放松限购效果不彰的情况下,转而放松对购房者影响甚大的限贷。(8月6日 经济参考报)

  今年一季度全国整体楼市走势开始出现趋缓态势,可时过半年,房地产仍然继续下滑。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下降的已有55城,上涨的城市仅有8个。在价格下滑的同时,伴随的是楼市整体库存量不断升高,截至6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4428亿平方米,较去年年底增加了5133万平方米,增幅达10.41%。高库存已成不少房企最大的经营风险,销售业绩不佳必然带来房企资金趋紧,进而导致在房地产开发方面更为谨慎,许多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都在萎缩,地方债务风险也迅速积聚。

  在经济下行和楼市疲软的双重压力之下,不少地方政府不断升级房地产“救市”措施,有的把原来套在楼市头上的限购、限贷这两条“双限”缰绳解开,除了降低贷款首付比例,调整公积金贷款限额,认房不认贷、认贷不认房等措施外,甚至还出现税费减免、房贷财政贴补等更为激进的“救市”政策。地方政府如此“千方百计”地挽救楼市,果真能购真正达到他们所谓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目标预期吗?其实,以上这些“救市”动作也非今日新招,只不过以往多轮楼市变动中地方“屡试不爽”的套路,那么,这些老动作能达到刺激当前疲软楼市的效果,这种“救市”功能不会“累觉不爱”而削弱退化吗?

  过去的10—20年间,我们的经济成长过度依赖于房地产业和基建投资,其结果造成实体经济的增长路径被严重的无效、或者低效的投资所扭曲。一方面,我们实体经济和楼市投资及资源配置的错配问题突出,资本效率提不上来,尤其是造成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紧张,困于“融资难、融资贵”而“喊渴”不已。另一方面,房地产业投资的过度膨胀,不仅伤及“储蓄池”影响“资金池”,而且拖滞了经济转型步伐,造成“搞生产不如炒房产”的畸形现象,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被大大降低。还有,房价的不断飙涨,不光光侵蚀着居住正义这个发展房地产业的初衷,更由于炒房投机导致社会财富与所得分配不均度加剧,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如温州等地方不少企业主因陷于楼市下跌“泥沼”而导致资金断裂、跑路逃债,影响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如此说来,要拯救经济下行、保证财税增长,靠“炒地盖楼经济”还能维持多久?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期间,最大的迫切问题的推动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不去用心“救” 经济发展的最基本面,救那些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盖楼”可以救经济吗?

  错!只有“救”好了经济,才能救得了“盖楼”经济,地方政府不要做“本末倒置”的错事啦,更不能“一错再错”!

  当前,地产投资驱动模式已经遭遇边界约束,楼市高库存和颓势出现,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一个拐点性趋势呈现。将来一段期间,各地房地产业和房企发展将出现分化,区域、项目、房子的质地等将对房地产开发产生更大影响,房地产业内部将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此外,“产能过剩”问题也将是房地产行业今后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当前的高库存预示着房地产市场膨胀边界已经出现,楼市将开始显现其市场的震荡风险。

  还有,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来争取发展红利,推进诸如产权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干部考核制度、土地制度等体制机制变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开放型经济、新型城镇化、优化经济结构等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政策,来促进中国经济继续稳定长久发展。显然,房地产业今后的政策支持空间将大为紧缩,并进入一个转型调整期。地方政府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房地产业将逐渐降低其推动经济增长的能量,这可是个“大势所趋”。各地方应加紧经济增长模式的动能切换,尽快找出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当前,过去的“以堵治房”、“以限治房”调控举措是“找错靶子射错箭”,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房价高企的问题;今天,各地的“解堵救房”、“解限救房”同样也是难以达到真正的救市效果。如此“刻舟求剑”地重走老路,其土地财政的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不当的救市思路,能扭住楼市不拐点吗?

  作者:王振峰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