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高雄氣爆事件的反思

2014-08-08
来源:香港商报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

  高雄市發生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氣爆事件,造成慘重傷亡,災情慘不忍睹。當前緊急任務在於死者善后、傷患搶救、災民安置,其次為災后重建。針對這起重大災變應該痛定思痛,就防災意識不足與救災缺失深入檢討,讓慘痛教訓能時時警惕防災應變的重要性。

  處理氣泄似「抓瞎」

  高雄市是農漁工商共存共榮的复合型都市,早期工業發達被稱為「工業之都」;其特殊的格局,歷經時日變遷,不僅工業區與住宅區日益交疊,許多工業用管線也在市區底下穿梭交錯,潜藏危險,卻不易治理。

  現况對所有選擇寓居高雄的市民很難交代,多年下來,表面上生活品質大幅改善了,綠地面積擴大了許多,水質也改善了,但地表下潜伏的安全威脅,卻未曾有一點改善。而真正攸關城市安全及正常運作的,則往往藏在地表之下,這些卻未真正融入防災體系。

  尤其,任何一城市必須提供能讓人信服、無安全疑慮的防災規劃,因為安全城市是宜居城市的前提。遺憾的是,就災害的危機管理而言,高雄市的表現并不如人意,因此,她在安全城市、宜居城市這一環,并不及格。試觀高雄市此次處理氣體外泄顯然是處在「抓瞎」的狀况,一則無法迅速找出异味四散的源頭,二則無法檢測出該氣體是丙烯,三則誤采噴水導致丙烯隨管線四溢,不僅蹉跎防災時機,還造成重大傷亡。

  尤其令人懊惱的是,此次氣爆事件,從居民聞到臭味到引發爆炸,期間長達3小時以上,卻因無法作出有效的研判與控制,錯失第一反應時間而不能防災於機先,致使災變一發不可收拾。其間,救災人員花3個多小時查不出氣體成分,無法對症下藥,這樣的救災效率也暴露專業的不足,應變能力大打折扣。再者,如果消防人員能根據冒白烟現象,抱持「料敵從寬、御敵從嚴」的態度劃警戒區,一方面通報要求管線單位關閉閥門,另一方面也及時撤離民眾,或許死傷不會如此嚴重。

  城市防災救災的教訓

  善后工作是不幸災難發生后的第一要務,必須先安頓受災戶起居,盡快回復正常的生活。救災善后的同時,更要省思災難發生的原因,那就是石化管線長期亂埋,行政單位又疏於監督與管理,才會釀成這麼大的災變。

  高雄一直無法揮去石化災難的陰影,明年即是后勁五輕遷廠的大限屆期。此次油氣爆炸,無論原因為何,對五輕遷廠的壓力必將升高,也將繼「國光石化」胎死腹中后,進一步搖撼台灣的石化工業體系。

  總之,歷經高雄氣爆災難,為所有城市的防災救災提供了慘痛的教訓。一則針對全台地下管線,政府一定要全面清查列管;二則任何都市的治理,絕不只是地表上面的事,必須照顧到地表以下的基礎建設,并將安全維護工作落實於人員的專業與軟體的整合。前瞻未來,破毀的道路與店面需要時間來修復,傷亡家屬的安撫需要耐心與體貼來寬慰,救援及捐輸需要全體兩岸同胞共同來投入,而城市安全的守護則需要更多長期而專業的參與。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