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这项被认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型制造新技术近年来红透大江南北,成为各地纷纷抢摊的新经济增长点,一些地方还争相上马3D打印工业区、产业园,甚至一些乡镇也要建3D打印产业园区,大有跑马圈地之势。专家指出,一哄而上只会带来“虚火上升”,如不能及时规范、引导,恐重演光伏产业的泡沫悲剧。
一哄而上 乡镇也建产业园
3D打印产业近年来在全国遍地开花,大有“一哄而上”“跑马圈地”之势。“全国到处都搞3D打印工业区、产业园,甚至有些乡镇也要建3D打印产业园区,这就热得过了头了。”
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浇铸、切削、组装等“等材”“减材”加工模式,它无需原胚和模具,把材料一层一层摞上去,生产产品的机器就像打印机一样,用叠加、层叠的办法制成产品,大大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复杂度,被认为是制造领域的革命性发明。由于优势明显,3D打印技术正日益受到各国重视,3D打印产业也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3D打印技术,目前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隆源公司等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已经取得不错的研究成果,研发出光固化、金属熔敷、生物制造、陶瓷成形、激光烧结、金属烧结、生物制造等类型的增材制造装备和材料。
随着各地政府日益重视以及企业和资本加大投入,3D打印产业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各地政府追捧热点,多个城市开始兴建3D打印产业园,并在资金、土地、配套政策上给予支持。今年3月下旬,全国首个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南京;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在未来科技城规划200亩土地,用于建设华中科技大学3D打印产业园;湖北省相关产业规划也在抓紧制订;此外,珠海、青岛、成都、渭南等地也正在筹建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3D技术产业园区等。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鑫教授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全国至少有数十个地方与他们联系,希望到当地去建中心、设园区,大有“一哄而上”之势;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史玉升教授也表示:“全国到处都搞3D打印工业区、产业园,甚至有些乡镇也要建3D打印产业园区,这就热得过了头了。”
无序发展恐步光伏后尘
3D打印技术现在还处在“婴儿期”,技术成熟度、生产适应性、应用普及性都还需要攻关和提升。各地政府却相互攀比、分散发展,甚至盲目上马、低水平重复,无法使3D打印产业形成聚力发展态势,长此以往,有可能重蹈光伏产业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覆辙。
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3D打印创造了一种周期短、成本低、省材料、无需锻造、无需模具的全新生产工艺,但它不是颠覆性技术,很难替代传统的铸造、液压等技术,不可能取代大规模制造,而应该作为传统产业的补充和优化。
史玉升告诉记者,传统的制造技术分为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技术,等材制造如铸造技术已有数千年历史,减材制造如金属切割艺术,也有数百年历史,而作为增材制造的3D打印技术仅25年历史,还处在“婴儿期”,技术成熟度、生产适应性、应用普及性都还需要攻关和提升。清华大学生物制造与快速成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险室主任林峰教授也认为,目前3D打印的商业化仍在起步阶段,尚不明朗。就商业打印来说,在建筑设计行业已有一些应用,但大规模的应用,在国外的发展也是有限的。
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增材制造增长率虽然达到28.6%,但是直接产值也仅为22.04亿美元,还是一个规模很小的产业。在我国,3D打印设备制造起步虽然并不晚,但是在物品的打印精度、设备的可靠性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设备的部分关键器件仍然依赖进口。记者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试验室里所看到的3D打印样品,总体上说都具有相对粗糙、光洁度不高、精度不高等特点,层层堆积的“台阶效应”较为明显。专家认为,这些都是技术上需要继续攻关和突破的难点。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涤尘教授认为,3D打印应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渐进过程,目前一哄而上的态势与技术发展的进程不相匹配。他说:“仅就人才而言,目前真正3D打印技术人才,全国也就七八个团队、四五十人,全国各地纷纷发展产业园,人才严重不足。”
此外,3D打印还面临材料和软件开发瓶颈。目前,国外3D打印的材料已有100多种,而我国国产材料仅有几十种,大多数材料还依赖进口,价格相对高昂。李涤尘说,3D打印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制造,涉及光、电、材料、自动控制、数据、软件等领域,但国内关键技术、原料、软件都依赖国外。如果不重视技术创新,盲目跟风,将会长期受制于人。
专家表示,对比当年光伏产业发展的种种现象,值得深思。高纯度硅料和高电池转化效率一度是中国光伏企业的“痛点”。在3D打印产业链中,关键技术、材料、软件的制约有待突破,而各地政府相互攀比、分散发展,甚至盲目上马、低水平重复,无法使3D打印产业形成聚力发展的态势,长此以往,3D打印产业有可能重蹈光伏产业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覆辙。
理性投资促进应用是关键
目前国内3D打印产业规模很小,发展却有点过热。如果企业和资本大量涌入,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效益。“希望理性投资,切实提升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而不是盲目跟风,炒作圈钱。”
专家认为,3D打印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都在抢占新兴制造业战略制高点。但我国目前国家层面的发展纲要或规划尚未出台,3D打印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也尚未建立起来,市场成熟度不够,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李涤尘认为,新的技术带来社会变化、产业革命,需要提前布局,对3D打印所带来的技术变革,一方面要客观认识其发展优势和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走向两个极端,即要么不引起重视,要么一哄而上盲目跟风。
当前,关键是要突破和掌握3D打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实现3D打印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防止和避免沦为产业链低端,成为廉价劳动和加工制造基地。专家建议成立专项,对3D打印技术和材料进行集中攻关。他们认为,目前北京、西安、武汉等已经形成有实力的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应该以这些地方为中心合理布局加大扶持,而不能再走上“撒糊淑面”的老路,在全国到处“点火冒烟”。
林峰认为,目前国内3D打印产业规模很小,但发展却有点过热,如果企业和资本大量涌入,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效益。扩大市场和应用才是各地应该做的,从应用的角度促进发展是比较好的思路,而不是一哄而上地生产设备。
他说:“我们希望理性投资,切实提升3D打印的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弥补中国3D打印产业的短板和软肋。比如材料研发、软件开发、创意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而不是盲目跟风,炒作圈钱。”政府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3D打印的基础研究和开发阶段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引导大家使用3D打印,扩大应用范围。
专家指出,中国的3D打印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容量较小,应该在支持技术开发的同时,扶植3D打印的市场开拓,包括3D打印的应用、服务、教育培训等。只有市场应用进一步拓宽,3D打印产业才会真正发展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