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谁令中文科成「死亡之卷」?

2014-08-23
来源:香港商报

   2014年文凭试放榜,最令人意外的是中文科考获3级或以上的比率(下称达标率)不升反跌(2013年51.4%,2014年50.7%),倘与英文科比较,更首次出现英文科达标率高於中文科的情况。

 
  评分采水平参照模式
 
  文凭试新制下,要符合报读大学学位(不包括副学位,假设考生都以学位为目标)的资格(俗称入场券),四科核心科目须至少取得「3322」的成绩。2014年,全体考生四科核心科目的达标率分别是:中文(50.7%)、英文(52.5%)、数学(80.1%)及通识(87.3%),论重要度,高下立见,语文科成为入读学位课程的重要关口。
 
  四科主科之中,中文最憔悴,由是而让「死亡之卷」更添阴霾。於是,社会普遍认为年轻人的中文能力江河日下,根据表面伤痕,甚至认为是老师不懂教、学生不争气、考试太多陷阱、课程太多毒素,等等。然而,深入追究原因,发现的真相又是另一回事。谁令中文科成为「死亡之卷」?致命的不是试卷,而是大学学位联招设下的达标要求(3或以上)。何以见得?只要我们拿2014文凭试的中文科成绩,与2007年首次同采水平参照评分模式的结果作比较,真相便呼之欲出了(见表一)。
 
  2007年开始采用水平参照为评核依据,所谓水平参照,是指考生的表现将参照所订定的评核水平来评定,亦即按其个人表现,而非与其他学生的表现互相比较(俗称拉curve)。水平参照的水平一旦订定,即使不同的考试年份,亦绝难大幅改变每一水平的深浅度。从2007年至2014年,取2等或以上的成绩显着上升,取不予评级者(Unclassified)的比率亦显着下降,即使不能说考生的中文能力大幅提升,也不能说是中文能力显着下降吧?那麽,何以中文科竟至如斯憔悴?
 
  大学联招门槛高
 
  三年前,亦即334学制前,尚有预科,考生升读预科,对中文科的基本要求,是2等或以上(约七成考生达标);另一个升学规则文凭试来到了,学位联招规定中文科必须取得3等或以上(约五成考生达标),从七成达标率一下子下降到五成达标率,两制简单比较,就有约超过15000考生因中文科成绩不达标而未能取得大学的「入场券」。或问,两制岂可简单比较?以前中七尚要过中国语文及文化科一关呢!没错,但不要忘记,文化科的全港及格率超过九成,即使打个不能纯比较的折扣,笔者预计,亦有近1万人因为中文科在新学位联招的更高要求下未能取得「入场券」。必须补充的是,「入场券」指报读学位课程的门槛,须以此为讨论基础,才不致各说各话。
 
  回到上述的比较表,可以想像,水平参照模式将坚持自己的参照,大学联招将坚持自己的高门槛,两者若不拟磨合,也就可以推想,中文科三数年内将无法摆脱被称为「死亡之卷」的命运。
 
  此中同样让人担心的是,向来与中文科学习息息相关的兄弟科,选修人数在334新学制下连年下降(见表二),下跌幅度不可谓不惊人,依此,则中文科的教学(特别在英文中学),显然更加形单影只,孤军作战。
 
  笔者是中文科老师,看到社会比以往更重视中文,当然举手赞成,继而力行。然而,当大部分人认定现在的年轻人中文水平大幅倒退,要找家长、老师、学生、课程、考卷问责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深入分析新旧两制的不同形势,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同心同德,对症下药,同时为被判死亡的中文科卷说句公道话。
 
  蒲苇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