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 區璟智
十分榮幸獲邀為《香港商報財經周刊》創刊號撰文!謹祝賀周刊創刊成功,秉承《香港商報》的優良傳統,為一眾財經商界精英及普羅大眾提供最新最快的財經資訊及精闢深入的分析;亦藉此良機與廣大讀者回顧香港金融發展和展望未來。
國家的全球金融中心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糅合了中國優勢和全球優勢,戰略定位為國家的全球金融中心。此中有雙重意義:(一)香港可以引領世界掌握內地無限的經濟發展先機;(二)企業立足香港可有效管理環球業務。
我們的優勢包括有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市場、監管制度與主要海外市場接軌、施行法治、匯聚海內外專業人才、基建配套設施完善,以及資訊與資金自由流通等。
內企走出去有效平台
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內地改革開放緊密相連。八十年代,香港是外商直接投資進入內地的平台,外資的引入大大刺激內地工業發展和出口;至九十年代,香港已經成為內地企業的主要集資中心,內地企業通過在港上市完善其企業管治,和利用香港貨幣自由兌換的平台逐步「走出去」,邁向現代化之路,不少成功轉型為國際企業。與此同時,內地企業的參與令本港金融市場不斷擴容,無論是股票、銀行、保險等各金融領域都取得驕人的發展。海內外投資者、發行人及中介人的匯聚,促進資金流動和金融創新。
踏進千禧年代,國有銀行、保險公司,以至民營企業來港集資數目進一步上升。經過早前的高速發展,內地企業累積不少資產,積極找尋海外投資機會。本港資產管理業正好提供一個國際平台,方便企業「走出去」,作國際投資和融資活動。我們歡迎內地企業多利用香港的高效率、多種貨幣的集資平台進行境外融資,除發行股票外,內地企業亦可透過推出債券、風險資本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渠道集資。
同時,我們歡迎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進行跨境和境外的資金管理,以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促進資金流動的靈活性,以及更好地管理企業的風險。
內地企業也可通過設立專屬自保完善其內部風管。為此特區政府已寬減專屬自保公司離岸保險業務的利得稅以締造有利環境,吸引企業來港成立專屬自保公司。為推廣專屬自保業務,政府於2014亞洲金融論壇與香港保險業聯會合辦了一個工作坊,並在北京和上海向有關企業介紹專屬自保的運作,以及香港的優勢和所提供的優惠措施。
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為此,香港充分發揮作為國家金融試驗場的角色,建立離岸人民幣中心,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香港本着「互惠共贏」和「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兩大原則,配合國家金融開放政策,力爭上游,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為金融機構、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人民幣借貸、結算、投資以至儲備的服務。
通過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和直接投資等活動,香港現時已建立頗具規模的人民幣資金池,累積超過11000億元人民幣,足可支持多元化的人民幣投資活動和產品開發。市面上已上市的人民幣債券和基金多達150隻,由證監會認可的非上市人民幣產品接近120隻,人民幣壽險保單也超過180000張,有助豐富離岸人民幣的投資渠道。根據市場估算,約百分之二十的內地跨境貿易是用人民幣結算,其中八成通過本港平台進行。利用本港平台作人民幣結算,不但有助內地企業有效管理其外匯風險,同時壯大本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對企業「走出去」以至人民幣國際化都有裨益。
特區政府會多安排海內外路演,鼓勵內地企業和其跨境貿易對手利用本港的人民幣平台。我們亦會推動海外金融機構和企業利用香港平台進行人民幣交易,加強與海外市場(如倫敦、澳洲、巴黎和馬來西亞等)的人民幣業務聯繫,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簡稱滬港通)即將推行,加上建議的中港兩地基金互認安排,有助打通和豐富兩地市場,增加在岸和離岸人民幣資金之間的健康循環,進一步提高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
我們要不斷提升本港人民幣市場基建,以滿足市場需要,和鞏固我們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
國際資產管理中心
在推動資產管理業方面,政府正積極與業界合作,便利基金產品推陳出新,例如:為較常見的伊斯蘭債券提供一個可與傳統債券相比的稅務環境,以及在政府債券計劃下首度推出伊斯蘭債券,以提升香港發展伊斯蘭債券市場的競爭力;2014-15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全面寬免交易所買賣基金(即ETF)交易的印花稅,鼓勵行業進一步增長。
同時,我們準備引入公司型開放式基金,在現行單位信託結構之外,引入新結構,為有意在香港成立和營運基金的市場人士提供更大靈活度,以吸引基金以香港為註冊地,讓本地資產管理業有更全面發展。我們亦正籌備擴大離岸基金的稅務豁免至私募基金,以吸引更多這類基金來港開展業務。
香港金融方面的優勢對內地企業在港成立財資中心來說尤其吸引。由於業務的需要,這些企業多會集中處理現金管理、收支和內部轉撥、發票安排、外匯及利率風險管理等活動。
致力提升市場質素
打好市場根基,是讓市場穩步發展的必要條件。參考國際發展和掌握本地市場情況,政府不斷完善規管架構,以提升市場質素和加強投資者的信心,吸引海內外市場用家。我們已分別就保險業及上市實體核數師的監管展開改革;就建立無紙證券市場展開立法程序;建議設立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和優化存款保障計劃;和按《巴塞爾協定》提高對銀行的審慎規管要求等。這些措施均有助香港與國際做法看齊,進一步加強香港作為國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展望將來
香港要繼續鞏固和提升既有優勢,致力發揮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搭建橋樑,為內地資金和企業「走出去」提供適切的服務,為國家「十三五」作好準備,進一步推動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同時為香港帶來重大機遇。
內地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均要面對各種不明朗因素,包括生產元素如原材料、金屬價格波動等所引起的風險,必須有效管理,以確保經濟有序和平穩發展。為此,我們可通過加強兩地貨幣、商品期貨等多種衍生產品的合作,豐富內地管理風險的工具,協助內地企業有效管理風險,與國際逐步接軌。
總結
現時全球經濟仍然受不明朗因素困擾,我們應集中精力,加強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通過不斷優化監管制度、完善金融基建和加強人才培訓,把握國家資本項下審慎、加速開放的種種機遇,進一步深化兩地金融市場合作,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大前提下,達致互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