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3

瞿家灣 洪湖赤衛隊故鄉

2014-09-09
来源:香港商报

  瞿家灣上個世紀30年代在中國歷史舞台上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這里,既保存革命舊遺址,又同時保留了當年濃郁的民俗風情。

  坐落於湖北洪湖岸邊西北邊陲的瞿家灣,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洪湖革命根據地。這里是洪湖赤衛隊的故鄉,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的搖籃。這里至今仍完好的保留著39處革命舊址遺蹟,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革命舊址群。香港商報記者 盛芳齡 盧偉
 
  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瞿家灣原來叫打銃灣,當時老百姓的生活來源主要以打銃野鴨為主,后來這里有一個望族姓瞿,瞿家灣的瞿姓人家都是由他們傳布而來。后來因瞿氏人口日益增多,居住集中,在清朝乾隆年間由瞿廣棟首創家譜將「打銃灣」改為「瞿家灣」。
 
  瞿家灣老街舊址建於明弘治九年即公元1496年,距今500多年歷史。老街的整體建築風格為明清徽派建築,是江漢平原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落。瞿家灣老街過去全長700餘米,寬約2.5米。由於歷史的變遷和戰亂所擾,老街的故居經過了多次變更,現在保存了近400餘米。徽派的清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飛檐翹角、雕欄畫棟集中於此,精美如詩,是中國建築史上的藝術瑰寶。
 
  瞿家灣同時也是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首府,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1931年春,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新六軍、中共湘鄂西聯縣政府從石首調關轉移到瞿家灣,并領導洪湖蘇區人民挫敗敵人的第二次「圍剿」。1931年元月黨中央召開的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的左傾路線在中央取得統治地位以后,夏曦(湖南益陽桃江人)受王明的派遣來到瞿家灣組建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員會舊址,是一幢寬28米,長32米。占地面積360平方米,建築面積455平方米的古建築,過去是瞿家灣最具影響力最開明的地主瞿聲保的私人住宅兼棺木、布匹、食鹽經銷店。1931年6月至1932年9月湘鄂西省委的組織機構設在這里。正堂中間的一塊石板也非常引人注意。當地人稱,它是一塊訓誡石,家里頑皮的孩子不求上進的孩子跪在上面家法伺候;另外,它還有一個神奇的作用,就是天氣預報。這塊晴雨石,天晴時光潔明亮,如果哪一天上面冒水珠的話說明即將要下大雨,很多當地人曬被子前都得過去看看。
 
  1988年元月13日,國務院將瞿家灣列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11月20日,被評定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這條古街上曾經拍攝過九部影視片,其中有《曙光》、《一代帥才--段德昌》、《洪湖赤衛隊》等。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宗伯府」傳遞「忠孝誠」
 
  1931年秋,謝覺哉主編的《工農日報》兼共青團湘鄂西省委總工會主席張昆弟辦公的地方原來是一間老字號招牌店春義行,賣甜品糕點。當時的政府機關報《工農日報》主要反映了湘鄂西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方針,內容短小精悍非常受歡迎。這所房子,當地人稱「洋房子」,因為它是整條老街唯一所用手扶樓梯上樓的房子,建築風格也比較西洋化。
 
  在老街,有一處建築是牌坊、拜殿、祠堂一體的,這里是湘鄂西蘇維埃政府舊址,早期的洪湖獨立團后來發展為新六軍的領導機構也設立在這里,這間房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門楣上方刻有「宗伯府」三個字,據瞿氏宗譜記載,在明朝嘉靖年間,瞿家有個叫景淳的人(字昆湖)曾任禮部尚書,官職為三品官職,又稱「大宗伯」,后人為顯示家族權勢,在祠堂上書寫「宗伯府」,右門上的「入則孝」,左門上的「出則悌」,是指凡是進入祠堂祭祖的人都是有孝心的人,出去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要對朋友誠心誠意,對待老人要尊敬,對待小孩要愛護。
 
  為了體現民俗民風,老街有許多民俗風情展,例如老街中的漁具展。展品中有采蓮船,它兩頭尖尖的便於在荷葉和蘆葦中穿梭,小船上面有兩個吊籃,它是六角空雕吊籃,看上去像是用竹子編排而成,實際上是木匠用一整根木頭陶制而成,工藝相當精細,據說這兩個吊籃保存了將近一個世紀。
 
  看戲品茗樂也融融
 
  在老街,還有茶樓和戲台,大家在這里可以邊品茶邊聽戲。這戲台屬於原址重建,雖然少了明清的遺風但還是會讓朋友仿佛又回到了那個久遠年代,大家可以分坐在一樓和二樓,一邊品嚐當地小食,品茗當地名飲--野蓮汁、野藕汁、荷葉茶,一邊欣賞茶藝表演、觀賞洪湖赤衛隊歌劇、革命樣板戲、民間曲藝、皮影戲、民間嗩吶等。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