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白名单”终于出炉。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工信部日前公示了首批入围《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的企业,51家入围企业中过半为央企和地方国企,而民营企业则更多集中在江浙地区。
《规范条件》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集中,尤其在银行信贷和政府扶持方面。不过,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即便是进入“白名单”的企业也不一定能获得银行青睐,因银行信贷看中的是财务指标。在提高行业集中度这一关键问题上,短期来看,“白名单”带来的效果或许并不大。
六成为央企和地方国企
去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该规范条件要求企业不仅要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等基本条件,还对生产设备、建造工艺、技术研发和节能环保等提出了要求。
根据工信部网站公布的信息,首批入围《规范条件》的51家企业,是经省级船舶工业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初审,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中国船级社组织专家评审和复核后予以公示的。
名单显示,入围企业中约有六成为央企和地方国企。此外,符合《规范条件》的民营船企集中在江浙地区。其中,江苏16家船企中,民营船企占68%,包括了熔盛重工、扬州大洋、泰州口岸、韩通船舶等11家船厂。
按照工信部的解释,“白名单”将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是银行信贷和政府扶持。
当前,造船产能过剩问题严峻。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院蔡建明就曾指出,目前集装箱货运市场大船化趋势明显,航运企业纷纷加码超大型集装箱船,集装箱运输市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室主任张永锋也表示,目前,尽管集装箱市场整体比较平稳,但从需求层面来看,过剩情况依旧存在。“传统海运旺季在二、三季度,一般班轮公司在4月份年度谈判的时候会提价,今年提价效果并不明显,市场闲置运力比较多。”
因而,业界期待《规范条件》在运力过剩的背景下能发挥实质性作用。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未来都将向进入名单的国资船厂和知名民营船企继续倾斜,未予列入的企业将更难受到支持。后续“白名单”将挤压落后企业的生存空间,促进这些企业转产转业和联合重组。
短期内效果或并不明显
去年,国务院发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均明确指出要完善行业准入条件。交通运输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了《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为中远、中海等航运央企淘汰旧船更新运能松绑。
不过,针对上述出台的多项政策,此前多名民营造船企业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能够真正惠及民营船企的并不多。
总体来看,由于国有船厂的资金充裕,获银行支持力度较大。此外,国有船厂在技术、人才、管理能力等方面占据优势,新接订单以及手持订单皆较为充裕。与国有船厂的状况相比,民营船厂所面临的困境更多,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融资难。
一位机构分析人士表示,从市场角度来看,“白名单”给予了企业公平的竞争机会。一些小船厂确实在技术等条件上有所缺陷,被淘汰实属正常。上述政策的出台以及“白名单”的公布,是政府在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借此让市场更快地恢复。
该名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就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来看,融资或会更容易且成本亦会较低,但关键在于银行是否参考。“和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看中的标准不同的是,银行给予企业贷款是看其偿债能力。银行看中的是财务指标。”
去年工信部等部委曾发文,明确到2015年船舶产业前十的企业造船完工量(行业集中度)要达到70%以上。对此,上述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白名单”对整个造船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