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让人睡倒一片的大会不开也罢
刘洪波
九旬院士吴良镛作报告,台下新入学研究生睡倒一片,事情发生在9月16日的人民大会堂。这是个关注度高的新闻,但未必是一个好议论的题目。
九旬院士、新入学研究生,这样的身份很容易影响到事情的评判。九旬院士,有科学含量和师长含量,前者表示正确,后者需要尊重;新研究生,既可寓意生命的新鲜,也可寓意价值观含混,前者充满朝气和活力,让人赞美无极限,后者则通常会让人摇头连连。九旬院士有无可质疑的分量,新研究生则犯错也不能施加猛烈炮火。所以,无论观点如何,对此事的评说都显得相当中庸、含蓄,就可想而知了。
设想一下,若是其中一方身份有变,情况会如何?“官员作报告,新研究生睡倒一片”,不用说,那一定问题在官员;“院士作报告,官员睡倒一片”呢,问题一定还是在官员。两者也可以同时替换,例如作报告的是官员、学者、作家、先进人物等等,听报告的是官员、学者、知识分子、市民等等,随意选取两个组合在作报告和听报告的场景中,都能迅速产生各不相同的直觉反应。
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建构起一些认知图景,使人能够想见各种情景,产生固定的反应,有时人觉得是在深思,其实思考的起点和边界都被认知图景套牢,将人引到“不由分说”的方向。就此次报告会“睡倒事件”说,师道不张、学生应教育、报告应适合学生、组织应细致等思考走向,是不是思维的“老马识途”呢?
看报道,新研究生睡倒一片,是在“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出现的,在座的90%以上是新入学的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重要问题。但如果以报告会助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必要和可行,为何主要的听众不是已经搞科研、做学问的人员,这是一点疑问。
此次报告会有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数学家杨乐院士、固体力学家杨卫院士作报告,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讲话。不知吴良镛院士是第几个发言、受到“睡倒一片”对待的仅有吴院士还是所有人都一样、睡倒的人占多少,这涉及到对事件全貌的了解。
更值得考虑的是,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开6000人大会是不是好的方式。问题或许不是为何吴院士作报告研究生睡倒一片,而是为何只要开大会,听众就经常睡倒一片,就连吴院士和研究生碰到一起也不例外。九旬院士作报告,学生睡倒一片,固然可解释成师道的危机,但排除掉此情此景中参与者的特殊身份,这也可视为对动辄开大会的讽刺和否定。
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非得开大会不可吗?世界上很多地方,不开这样的大会,甚至不用权力介入,仅靠言传身教、风气感染、学术规范和舆论监督,学风也挺不错。我们不妨去学学人家不开大会也能搞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法子。(作者系知名媒体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