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言:承接上期,今期專題再次論及「綠色建築」,但今期聚焦在地產界如何看待這盤生意,主要談到建築成本、政府政策等。同時,亦會計計數,看看「綠色建築」對建築成本和物業售價有何影響。
隨著社會環保意識日增,本港物業採用「綠色建築」是大勢所趨。以發展商的做法,較為普遍的是採用節能電器、回收建築物料循環再用、採用智能系統控制用電、增加綠化面積等。不過本港地少人多,設計過程中會面對多方面困難,就發展商而言,推動本港「綠色建築」長遠發展的最主要問題是成本及政府政策問題。香港商報記者 劉家麗
發展商在其項目中採用「綠色建築」的構思,考慮成本問題是無可避免的。身兼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的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就認為,發展「綠色建築」是大勢所趨,長遠可持續減低能源的消耗,最終得益者會是社會,以及用家自己本身。
黃光耀指,成本增加多少,需視乎使用「綠色建築」的程度,一般正常項目而言,採用「綠色建築」的成本額外增加約2%至8%,幅度並非很高,作為發展商的考慮點是,使用「綠色建築」是大勢所趨,倘若採用「綠色建築」的設計,可得到用家或買家的認同,相信在市場上可佔有一定優勢。
不涉補地價 成本增不多
擁有多年發展商廈經驗的億京發展,其項目策劃經理黎裕宗就有不同看法。他指出,買家一般不會只為項目中包含綠色建築元素而放棄平價物業,更重要的是長遠物業能否「節能而慳錢」,但如果買家既可享綠色建築設計,價錢又不高,則必定受買家歡迎。說到最後,就是成本問題。
正因為對大部分買家來說,實質效益更為重要,發展商在設計項目的過程中,會因應項目具體情況而選擇加入綠色建築元素。黎裕宗表示,增加綠化面積、設置空中花園等做法可以考慮加入,不過,如在天台加設空中花園會涉及補地價問題,增加成本,發展商對此會有選擇性,只要不涉及需要補地價的地方,一般採用綠色建築設計的成本未必會高。
對於收租物業,使用「綠色建築」的效益更顯而易見。恒地(012)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指出,使用「綠色建築」的成本一般會增加約3%,其中超過一半會用於使用節能電器裝置上,倘若做得好,達到低耗電、低汙染的目的,對環境有好處;另一半則用於維持物業長遠發展上,如收租物業,長期涉及保養、維修等問題,增加綠色建築元素,長遠得益更大。
綠建普及化 成本隨之降
相信大多數人會產生疑問,既然使用「綠色建築」的成本會增加,產品的最終價格是否會隨之而推高?對此黃光耀認為,從經濟角度看,成本是一部分,但很大程度上最後產品的價格,會由用家及市場決定,並非增加的成本可完全轉嫁予消費者。不過,倘若發展項目中包含綠色建築元素,相信從用家的角度來看,長遠能源減省下來的成本,亦可反映在購買項目的銀碼上。另外,隨「綠色建築」普及性增加,亦有機會令成本降低。
香港在推動「綠色建築」方面並非初級階段,但相比西方國家仍有很大進步空間,而一直被香港視為主要對手的新加坡,早在2008年已訂明2020年達到80%「綠色建築」的目標,但香港至今仍未有落實一套整全的發展方案。翻查資料,有可循的相關作業守則,可追溯到2011年初,當時政府公布限制發水樓的「可持續建築環境的新作業備考」,規定向綠色建築議會申請 BEAM Plus 環保建築認證,發展商可獲得最高10%的豁免樓面。
發展商對該作業備考反應不一。黃光耀認為,此對發展商有正面作用,可鼓勵業界多多支持環保建築,亦是令發展商考慮參與「綠色建築」的一個誘因,希望該項措施可持續下去。而當措施實行到一個適當階段,相信政府有關部門會檢討10%的豁免樓面水平是否有提高的空間,或再將要求提高。
倡綠建政策要貫徹始終
黎裕宗指出,申請 BEAM Plus 環保建築認證是發展物業的基礎,最高10%的豁免樓面可謂「不要白不要」。不過在推動「綠色建築」發展方面,他認為政府需要訂立長遠政策,並且要貫徹始終,因為當涉及政府換屆時,政策往往會變更,這令發展商感苦惱,但發展商會接受政府改良政策。
發展「綠色建築」,進而對環保方面作出貢獻,始終需要政府推動,除此之外,普及教育工程亦很重要,雖然公眾教育與建築不相關,但灌輸、教育大眾的環保意識,令大眾對「綠色建築」的認知普及後,或會更容易去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