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近年開始推廣水耕菜,今年初舉辦的漁農嘉年華,有水耕菜公司在場推廣
【香港商報訊】在水耕種植的研究上,政府也有投入資源。漁農自然護理署及蔬菜統營處(菜統處)於去年3月在菜統處的優質蔬菜部設立了「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下稱全環控),以便向業界及其他有興趣的投資者介紹和示範有關的先進技術與設備。惟祥利農業執行董事顧家榮表示,全環控成本更高,加上目前科技仍有其限制,認為水耕種植仍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漁護署及菜統處均認為,近年「全環控水耕」在外國的研究及發展已相當成熟是適當時機引進這項新技術,並於去年3月在菜統處的優質蔬菜部設立了「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以便向業界及其他有興趣的投資者介紹和示範有關的先進技術與設備,藉此提升本地的蔬菜生產技術,為香港農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蔬菜無污染可即食用
「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利用先進設備作全面環境控制技術,以維持蔬菜生長所需的最佳條件,包括合適的溫度、濕度、光照和營養液,以及適量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等,穩定生產安全優質的蔬菜,不受天氣或季節影響。而整個生產過程在封閉的潔淨空間進行,不受蟲害,無須使用農藥,亦無污染,生產的蔬菜可立即食用。有助滿足市場的持續需求,及為希望購買安全優質蔬菜的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農戶:加控制系統成本增
漁護署的「全環控水耕」概念是若能於室內全環控環境作種植場,選址和所需的土地面積極具彈性,在生產場地及規模方面有更多選擇,如透過工廈紓緩農地荒的問題。顧家榮的水耕種植場則沒有全面環境控制。他指出加入越多控制系統,會增加成本使項目可行性變得更低。
他又稱,除了成本,現時的技術也是一個限制,如LED照明不可能取代太陽光,以LED種植的蔬菜沒有太陽光種植的茂盛。若在市區進行水耕種植,天台是最易被太陽照射的地方。顧家榮則指出一個天台的範圍不會太大,發展規模因而受到限制,影響成本效益。
設低息貸款及技術支援
水耕種植需要不少資本,漁護署管理3個貸款基金,可向農民提供低息農業貸款作發展和經營農場用途。漁護署亦會為有興趣採用環控水耕技術的農民提供技術意見及支援。但漁護署也強調農民在考慮採用水耕技術前,須先衡量經濟狀況。
據漁護署的資料顯示,「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的設立費用為650萬元,並由菜統處的農業發展基金資助。該中心的樓面面積為250平方米,由5名人員負責運作,種有5種沙律菜苗(水菜、橡葉生菜、紅芥菜、月菜及芝麻菜)和設有12個7層直立栽培架,總生產面積(即所有栽培架的面積總和)約為500平方米。目前,該中心每天生產約20公斤蔬菜,批發產值約為每公斤180元。
除蔬菜類瓜果可適合水耕
近年不少報道均吹捧水耕種植簡單及易於打理。顧家榮也贊成此說,並表示若有意在家中種植水耕菜,重點一在於陽光,只要露台能照射到陽光便可考慮,其次是營養液,在坊間不少種植的店舖均有售賣,而不同品種的植物或需不同營養,這方面可向店員查詢。最後便是做一個防蟲網,因為水耕植物是絕對不適合使用農藥,傳統泥土種植,農藥主要殘留在植物表面。但在水耕種植的情況下,農藥會由水被植物吸收,變成植物的一部分,種植水耕菜需要更加留意。基本設施準備好以後,便只須定期檢查水量是否足夠,沒有其他需要特別注意。
市民普遍認識水耕種植適合種菜,但水耕種植可用於各種植物,如瓜果類也是一種熱門選擇。他續提到,水耕種植的水不斷流動,就像把營養灌入植物內,所以植物的成長較快,在全球關注糧食問題的今日,相信將會是未來其中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