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烙鐵當畫筆 葫蘆上燙畫

2014-10-20
来源:香港商报

  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道教文化認為葫蘆可以收盡天地間的邪氣,所以在古代葫蘆被當作鎮邪的寶貝。葫蘆烙畫藝術又稱燙畫,火筆畫,藝術家用電烙鐵在葫蘆上熨出烙痕作畫,在清新古樸的天然葫蘆上加以精妙的構圖,渾然一體,古相端莊。烙畫藝術使葫蘆由農家瓜果登上了藝術殿堂,成為一種集拙樸自然和高雅精美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品。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在古代被當作鎮邪寶貝

  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緣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著古老的淵源。葫蘆外形呈「S」形,像是八卦圖中陰陽的分界線,民間傳說神仙收鬼怪的法器都是葫蘆,太上老君裝仙丹的容器是葫蘆,八仙之一的鐵枴李的法器也是葫蘆。

  葫蘆諧音「福祿」,有很多籽,代表多子多福之意,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所以民間俗信葫蘆能避邪氣又象徵吉祥,把繪有吉祥圖案的葫蘆挂在堂上,這樣就可以將鬼祟降服、驅除。葫蘆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乃至政治等關系也十分密切,圍繞葫蘆所形成的種種意識形態,無疑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曾作為貢品進入清宮

  烙畫則來源於古代的一種烙刑,由烙刑演變而來它可分為木、竹、布、絹、宣紙等以及葫蘆烙畫。烙畫不需要任何顏料,它是以烙鐵,經燙烙原材料使其炭化而成,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熨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漢族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

  據史料記載,烙畫最早源於西漢時期、興盛於東漢,后來由於連年災荒戰亂,藝術難以傳承,曾一度失傳,直到光緒三年,才被一位趙姓的民間藝人重新發現整理。關於烙畫重現於世,在歷史上還有一段曲折的傳奇故事:據誌書中記載,清光緒三年,有一位擅長繪畫的南陽人士趙星三在一次吸食鴉片時,烟癮過后,頓生畫興,就用燒紅的烟扦代替筆墨在烟槍桿上烙燙作畫,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繼而又在其它木頭材料制品上烙燙作畫,大獲成功。因此他潜心研究,久而久之,竟然琢磨出一整套烙畫工藝技術。以至於后來作為了南陽的貢品進入清宮,一些烙畫上品頗受皇親國戚的青睞。烙畫藝術也從此在民間廣為流傳。逐漸形成以河南、河北、安徽、山西等地為代表的幾大派系。

  而葫蘆烙畫工藝在明朝即有記載,清朝時蘭州的「刻制葫蘆」和「范制葫蘆」曾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成為朝廷貢品。

  用力度等控制顏色深淺

  從小就有烙畫夢的葫蘆烙畫手工藝人任利輝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還沒學畫畫的時候就曾在木板上烙著玩,后來接觸到葫蘆烙畫。「一開始是要大量練習的,朋友也送了很多葫蘆來練,不過也不覺得枯燥,樂在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最初沒人指點,全靠自己一點一點摸索。」任利輝說。

  在創作葫蘆烙畫時,應當選取皮色較淡的葫蘆,這樣烙痕的濃淡變化就能充分的顯現出來。如果皮色是深褐色,那麼,烙痕就難以顯示。因此,對葫蘆的選材上是比較重要的,也是很講究的。

  任利輝向記者表示,一般需要選擇一年以上打過皮的葫蘆,皮色金黃、皮質光滑為佳。首先在葫蘆上起稿,根據繪畫的不同烙出顏色深淺有變化的線條,之后用烙鐵勾線,最后才是暈染,染出畫面的層次和結構,「顏色的深淺是靠用烙筆的力度、速度、溫度來控制的。像在手捻葫蘆上畫簡單圖案的十幾分鐘就能烙成,复雜的作品要數天甚至數十天才能完成。」

  不同的葫蘆有不同的曲線,所以不同的繪畫內容需要選擇的葫蘆樣式亦不相同。任利輝解釋道,以亞腰葫蘆為例,腰粗的葫蘆適合畫壽星、關公等,而腰細的葫蘆則適合畫仕女。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