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圖交會開創兩岸出版交流合作新時代

2014-10-28
来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圖為第十屆圖交會上浙江主賓省活動現場。□記者 孫京平 文/攝

  從臺北到臺中、高雄,到臺南、屏東,第十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會場縱貫臺灣,演繹著一年一度兩岸業界交流的精彩故事。這一屆意義不凡,它交出了不平凡的答卷——現場零售和征訂圖書及版權貿易量均創在臺灣舉辦的歷屆圖交會之最。至此,前10屆圖交會展場面積達16.4萬平方米,兩岸參展出版單位達5100家(次),現場圖書零售訂購3.12億元人民幣,達成版權貿易及合作項目1388項。

  “回首圖交會10年發展歷程,從創辦到興盛,一步步走來,真的不容易,我們也期待下一個10年更加輝煌。”作為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10年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外圖(廈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炳泉如此感慨。

  堅守十年:合作鋪就發展路徑

  2005年7月29日,第一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舉辦,海峽兩岸圖書業界同仁大規模地在大陸同臺聚會交流。

  “其實,早在2002年,第十三屆全國書市設臺灣展區,引起兩岸業界廣泛關注之后,2003年我們就向當時的新聞出版總署提出創辦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的申請。”陳炳泉回憶說,在原總署、國臺辦、中國版協等領導機構的大力支持推動下,兩岸圖書交易會得以創辦。

  圖交會順應了兩岸發展的趨勢,反映了兩岸業界和讀者相互交流合作的迫切愿望。大陸業界認為,圖交會打破了兩岸出版發行業交流相當時間處于停滯狀態的局面,開啟了合作交流的新篇章。臺灣業界認為圖交會規模大、層次高,可以比較準確地了解大陸同胞對臺灣圖書的需求,也意味著臺灣圖書在大陸的銷售將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今天,回顧圖交會10年發展歷程,兩岸出版人始終圍繞推動兩岸出版產業共同發展的主題和目標,以中華文化為紐帶,以圖書為載體,以在廈門和臺北每年輪流辦展的互動模式,展銷兩岸出版的精品力作,共商產業對接合作之策,謀劃世界華文出版藍圖。屆屆相連,有效地推動了兩岸業界在圖書進出口貿易、版權交易、選題策劃、繁簡體內容轉換、市場營銷和技術交流、數字出版、產業投資等各領域各環節的緊密合作,達成了廣泛的合作成果。

  輝煌十年:務實打下發展基礎

  2005年首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是成功的,銷售和征訂圖書2000多萬元,達成版權交易意向100多種,舉辦了海峽兩岸圖書交流與發展高峰論壇。而如何繼續辦好圖交會,不斷提升其影響力,則需要通過實踐不斷去解答。

  大龍樹(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叔言曾說,為了打造好交流合作平臺,圖交會每年都會想很多辦法,在務實上下功夫,比如,先后設置了訂貨平臺、現貨采購平臺、版權交易平臺、新書發布平臺、圖書館配平臺、出版高層論壇等,有效激發了兩岸業界的參與熱情。

  如今的圖交會,展覽規模更大,從臺北一地發展到臺灣北、中、南地區,主分會場的設立,為臺灣各地民眾參觀和選購大陸圖書提供了便利;參與機構更加廣泛,大陸除國有出版發行單位外,還有版權代理公司、印刷產業基地等相關產業服務機構,以及民營書業、文化藝術公司參展;臺灣除傳統出版發行單位參展外,今年還有10多家數字出版龍頭企業積極參展;參展活動日益豐富,除了兩岸出版高峰論壇、海峽兩岸文學筆會、兩岸知名作家簽售會、兩岸出版項目交流推介會等外,還不斷增添了“龍少年文學獎”“清新福建”“美麗廈門”圖片展……務實作風讓圖交會寫出了漂亮答卷。

  未來十年:期待創新帶來新貌

  設立主賓省曾是圖交會創新的一大亮點。自2007年第三屆圖交會首設主賓省以來,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先后擔任主賓省(市)。

  “這次參加圖交會,我們整個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參觀臺灣的展臺、逛臺灣的書店,總有一種逛不夠的感覺。臺灣同行在圖書策劃出版方面的創意太值得學習了。”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對外合作部副主任徐寧感受很深。今年圖交會,浙江主賓省參展單位就達24家。

  像這一類的創新還有設立分會場、創辦“龍少年文學獎”等,但還遠遠不夠。大陸業界期盼,合作模式進一步拓展,如數字出版領域的合作、圖書簡繁轉換的直接印制、銷售渠道的相互融合等。臺灣業界期盼,參展圖書能注重專業圖書,能多組織營銷、編輯、設計等專業方面的活動,展場能設在市民常去的地方,展會的部分特裝可以更簡樸、環保等。

  正如張叔言所說,“要想讓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成為兩岸無可替代的出版交流平臺,還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進自己,創造性地工作。”要學會應變,推動傳統出版業加快出版技術、內容和市場營銷等多元變革和融合發展,適應新形勢下各類群體的閱讀需求;要學會順勢,推動兩岸攜手合作,在全世界共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要學會創新,不斷進行出版產品、展會運作模式和活動項目的策劃創新,研討探尋解決真問題、新問題的辦法。

  書香兩岸,情系中華。下一個10年,在兩岸業界的共同努力下,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將更加充滿活力,創造出更多的輝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