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全球央行玩轉QE 美聯儲仍是終極大贏家

2014-11-0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周艾琳

  金融危機以來,央行已經扮演了多年“超能英雄”的角色,而近期美聯儲退出QE(量化寬鬆)、歐央行醞釀QE、日本央行再推QE等事件無疑讓央行“風光無兩”。究竟誰才是終極贏家?

  美聯儲:終極大贏家

  回顧危機之路,不免驚覺最後的大贏家仍是美國。問題之本——次貸危機生於美國,世界也隨即跟著遭殃,然而美聯儲在2008年開啟第一輪QE後經濟不斷復蘇,如今了無生氣的仍是歐洲和日本,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也正在放緩,拉美地區問題重重。

  上週三,美聯儲正式宣佈揮別QE,這也是六年來經濟騰飛的一大標誌。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42.75%、美國失業率從2012年9月的8.1%下降至5.9%、通脹不斷接近2%的目標值、美國的PMI指數從2009年3月時的36飆升至2014年10月的56.3。

  此外,經濟增長的另一體現就是美元的強勢上行,伴隨著市場對美國明年加息的預期,美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或將繼續獨佔鰲頭,具體而言,美元資產的相對收益率更高、流動性強,亦具備全球儲備貨幣的優勢,因此資本的逐利性特徵就很自然地使得全球超規模的資本持續流入美元資產,從美股到美債,最後再到美國的商業地產等,全面刺激了美國的各個角落。

  寬鬆政策在美國、英國、日本、歐元區大行其道,緣何美國經濟風景獨好?其實比起究竟放多少水,購債的結構真正決定了QE的成敗,美聯儲就是最好的例證。美聯儲的QE從一開始便不限於購買國債,而是大量收購有毒資產,即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MBS(住房抵押貸款證券),QE1結束時便一共購買了1.25萬億美元的MBS。

  歐央行:“中間環節”抑制寬鬆效率

  歐洲央行從今年6月起便下定決心開啟寬鬆大門——全面降息、啟動擔保債券購買計畫、醞釀購買資產支援證券(ABS),企業債也被傳將被收入囊中。然而,歐元區仍在通縮陰霾中苦苦掙扎,央行釋放的流動性必須經手銀行這一“中間人”也抑制了寬鬆的效率。

  “歐洲的問題很可能是個閉環,銀行缺乏貸款動力、民間企業信貸意願不強,寬鬆可能也無濟於事。但重點是,歐洲人民似乎也不覺得有多苦。” 歐洲研究專家也一度對本報記者表示。

  回顧歐央行的放水初期,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是主要的融資工具,而銀行獲得LTRO融資後主要有四個選項:一是直接回購即將或已經到期的債券;二是以準備金的形式回存到歐洲央行,以備未來償債之需;三是購買歐元區國家債券,收窄各國息差;四是將流動性注入實體經濟。然而,最終資金的流向集中在第一、二個選項,更有部分資金通過第三個選項進行套利交易來賺取息差,而第四個對實體經濟最具提振效力的工具卻遲遲未被重用。

  火上澆油的是,歐洲央行於今年9月推出的第一輪TLTRO認購表現不佳,歐洲央行向255家銀行發放了826億歐元貸款,遠低於市場2000億歐元左右的普遍預期。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近期剛剛結束的歐洲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良好,銀行的放貸意願或將有所回升。

  日本央行:目標在股市

  在安倍經濟學步入中期時,日版QE一度備受褒獎,隨後因為增加消費稅的拖累而止住了步伐,安倍經濟學也招來一片質疑。就在眾人絕望之際,上週五日本央行再放奇招,宣佈將每年基礎貨幣的刺激目標加大至80萬億日元(此前目標60萬億~70萬億日元),意外擴大質化量化寬鬆(QQE)規模出乎市場預期。

  儘管日版寬鬆的最終效力仍有待觀望,但其對於股市(甚至是全球股市)的意義不言自明。再寬鬆消息一經公佈,日經指數暴漲4.83%,盤中最高漲幅達5.5%,創2007年以來高點;美股高開,三大股指受日本寬鬆刺激而全線收漲,標普500和道指創歷史收盤新高。

  此外,日本政府養老基金委員會(GPIF)宣佈批准將國內、國外股票配置比例從12%提高至25%,批准將日本債券配置比例從60%下調至35%,還會將國外股票與債券的持倉比例由23%上調至40%。可見日本央行希望將QQE的財富效應發揮到極致,這也將對刺激消費、提振通脹有一定作用。

  “日本政府上述決定公佈後,全球風險資產普遍上漲,這顯示了央行仍有影響資產價格的強大實力。現在就要看歐洲央行如何行動,看是否可以減少政治方面的限制,傳遞出歐元區也會大膽行動的信號。” 野村貨幣研究董事總經理Jens Nordvig認為。

  此外,日元的走軟也是日版QE的重要產物,或將造成全球“貨幣戰”。外匯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日元明顯貶值的證據確鑿,當前已經驚人地突破了113.7的高位,隨著美元升值預期突出,今年或將攻破115。”

  超跌反彈歐股或迎良機

  戴金鴻

  風險低的股指太高,風險高的又不敢投,平衡風險與收益背景下,全球股指哪家“強”?答案或許是大跌之後的歐洲。

  目前,歐洲央行還在擔保債券以及企業債上面糾結,雖然全面QE並不現實,但是通貨緊縮已被各種資料證實的情況下,採取措施已成必然。這也意味著前期暴跌的歐洲股市極有可能出現較大幅度反轉。

  從目前已知數據來看,雖然相較9月,歐洲投資者在10月小幅削減股票投資比重,但是該比重依舊處於長期均值之上。據外媒報導,針對17家歐系資產經理人的月度調查顯示,10月其投資股票的配比達到47.7%。雖然低於9月的48.6%,但是仍高於長期以來46%的均值。這也表明投資者押注寬鬆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歐洲股市。

  SEB Asset management投資經理人Anders Lund Larsen說道,美國股市的表現依舊不錯,不過很快也是時候增持歐洲股票了。

  “我們在歐洲市場看到了很大的投資機會,市場的估值非常吸引人,當歐洲市場風平浪靜後,我們準備加大歐股的投資配比。”Larsen稱。

  美聯儲長達六年的量化寬鬆(QE)政策已經終結,雖然市場中的資金流動性並沒開始完全收緊,但是長期的資金注入情況已不再,這種情況下經濟支撐是否能夠推動美股市場繼續此前的迅猛漲勢尚未可知。從目前市場人士的觀點來看,儘管中長期美股依舊會走強,但是短期內美股波動性加大將成為不爭的事實,而且美股也將開始步入“慢牛”的行情。

  新興市場基金研究公司(EPFR)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10月29日當周,全球股票基金出現明顯反彈,資金淨流入高達204.4億美元,創下53周以來的最高水準,這主要得益於全球市場波動率下降,多項重要指標均較10月初的低位明顯回升。

  雖然10月29日當周美國股基資金淨流入量要明顯高於歐洲股基,但是歐洲股基結束了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長資金淨流出週期,同時淨流入逾10億美元資金。這也反映出投資者對於歐洲股市的喜好。

  而另一方面,9月以來,尤其是9月5日至10月16日這一段時期,歐洲股市出現大幅調整,以股指為例,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幅度達到9.92%,法國CAC40指數下跌12.82%,德國DAX指數下跌11.74%以及STOXX歐洲50指數下跌10.50%。

  儘管上述期間內全球絕大多數股指都出現回檔,即便是處於牛市週期的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也出現6.75%的回檔,但是同時期內唯獨歐洲股市調整時間以及調整深度要遠超出其他市場,這也表明通貨緊縮預期下的歐洲投資者恐慌程度要高於其他發達市場。

  而從原因分析來看,全球經濟發展預期遭下調、原油價格不斷走低以及美聯儲退出QE時間的臨近都是這波全球市場動盪的原因之一。但是上述原因中並沒有出現針對歐洲市場的重大負面影響,而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的公佈也要晚於10月16日。

  因此,從歐洲股市角度出發,9月5日至10月16日期間,歐洲股市屬於超跌的階段,而超跌之後的反彈也是可以抓住的投資機會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從短期角度考慮,歐洲股市的機遇可能要好於美股,因為政策加碼背景下的歐洲股市可能會迎來一波做多潮,而同處寬鬆政策下的日本經濟面要弱於歐洲,所以短期內參與歐洲股市投資也是較為明顯的機會之一。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