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省會城市為何重現增長力:內需生猛

2014-11-07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林小昭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得益于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速反超無錫,南京可能在今年告別“蘇小三”的地位。

  最近兩年外貿出口受阻的情況下,過去因外貿而高速增長的一些沿海地級市如東莞、佛山、無錫、溫州等地經濟增長趨于放緩。相比之下,得益于擴大內需、4萬億投資等因素影響,大多數省會城市重現增長力量。

  南京告別“蘇小三”

  南京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全市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20.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1%。同期,蘇南兄弟無錫實現GDP6122.04億元,同比增長8.2%

  這也是多年來南京GDP首次超過無錫。在改革開放后,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多年來蘇州和無錫GDP分列江蘇一、二位,身為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被坊間戲稱為“蘇小三”。

  實際上,近年來南京與無錫之間的差距已經日益縮小。數據顯示,2006年,南京GDP只相當于無錫的82.6%,至2013年,南京全年實現GDP達8012億元,無錫為8070億元,兩者僅相差58億元。至今年上半年,無錫實現GDP4112.19億元,南京為4107.6億元,無錫僅領先不到5億元。至前三季度,南京反超無錫98億元。

  若按目前的增速計算,全年來看,南京超過無錫也已成定局。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樹華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南京、無錫的這種變化態勢與兩個城市的產業結構有關。無錫主要以工業為主,而且是外向型經濟為主,其出口所占的比例在2008年以前非常高,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外貿出口受阻,地方經濟也受到較大沖擊。而南京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主要面向內需市場,受到的沖擊也比較小。

  省會城市因內需生猛

  不光是無錫,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包括東莞、佛山、溫州等以出口為主導的明星城市這幾年經濟增長均比較“疲軟”,其經濟總量也逐漸被內陸一些省會城市趕超。

  例如,2006年,“世界工廠”東莞GDP排名位居全國第15位,彼時“九省通衢”武漢位列全國第16位,長沙位居全國第28位。到去年,東莞后退到全國第22位,武漢上升至全國第9位,其GDP約是東莞的1.6倍,長沙也上升至全國第16位,均已將東莞甩在身后。

  與東莞相似,2006年時還位居全國第11位的佛山,去年已經退居全國第18位。2006年時全國第27位的溫州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退至去年的第36位。

  “像東莞、溫州這些城市,外貿依存度實在太高了,而武漢、長沙等城市的外貿依存度很低。”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說,2008年之前外貿出口多年高速增長,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東莞、無錫等地經濟也高速增長,但到2008年之后,外貿出口已經基本達到頂峰,這些城市的發展也達到瓶頸期。

  除了需求不振,人口紅利的消失也在考驗這些沿海出口城市。

  王樹華說,東莞、無錫等城市過去經濟高速增長依靠的是人口紅利、低成本的勞動力。但近幾年,沿海城市用工成本急劇上升,而且很難招到人。“江蘇沿海的電子產品產能這幾年下降很多,就是因為很多產能都轉移到內陸城市去了。”

  在外貿出口受阻的情況下,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加大投資和擴內需的作用,在2008年以后的4萬億投資大潮中,基建投資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省會城市在這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多次對本報分析指出,像東莞這樣的沿海城市,被武漢、長沙這樣的省會城市超過很正常。過去東莞“猛”,是因為外貿出口增長迅速,對經濟拉動明顯,而現如今區域經濟發展更強調的是地方政府對各種資源的整合能力,作為地級市的東莞不可能像長沙這些省會城市一樣,具備對包括土地、科技等各種資源的整合能力,因此長沙等省會城市更“猛”也是必然。

  胡曉登說,在近幾年的基建大潮中,直轄市、省會城市具有天然的優勢,比如高鐵,一般都是以省會城市為中心展開的,很多重大投資項目也都會選擇在省會投資。

  此外,城鎮化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最大動力所在,省會城市的各種公共資源都是各省中最好的。“在各種生產、生活要素中,省會城市的優勢最明顯,省會城市都是各省城鎮化的核心。”胡曉登說,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資金、人口進一步向直轄市、省會城市集中,經濟發展也持續“生猛”。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