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1946年"新四軍借條"引爭議

2014-11-07
来源:新京報
采訪對象供圖

  采訪對象供圖 

  采訪對象供圖

  原題:1946年“新四軍借條”續:部隊番號是否存在引爭議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 程媛媛)近日,河南信陽市光山縣村民要求政府兌現68年前的新四軍3萬元借條,引起軍史專家的熱議。就此,新京報記者采訪多位學者,就新四軍第五師番號及借款人名問題作出多種分析。

  借糧款收據顯示,“新四軍第五師野戰軍政治部軍令部江克成向湘店(後更名為南向店鄉)的張炎山借現金三萬元。”借款日期是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

  今日下午,信陽當地市縣兩級公安機關派出6部車,20餘人前往南向店鄉調查, 光山縣政府一工作人員透露,借條的鑒定工作或待12號APEC會議結束後進行。

  新四軍第五師番號的取消時間

  昨日(5日),知名專欄作家陶短房對記者表示,資料記載,五師在1945年確實有野戰軍的提法,但五師番號在1945年10月30日被取消,五師和八路軍南下支隊(359旅)等部隊合編為中原軍區,退出新四軍序列。“一年後的借條怎么會沿用不存在的番號”。

  今日,網友韓東言介紹說,新四軍五師在1945年短暫成立了兩個野戰軍,但10月後就改為了中原軍區。從理論上講,1946年6月野戰軍的說法在曆史上是不成立的。1946年6月21日,新四軍開始突圍,6月4日時,可能有許多小股軍隊分散突圍。

  “目前為止,沒有史料顯示中央軍委在抗戰勝利後和中原突圍前有取消新四軍第五師番號的命令。”湖北大悟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副館長黃劍林說,在1946年6月27日,中原突圍時還在使用第五師的名稱。黃劍林稱,中原軍區的“十月堅持時期(1945年9月-1946年6月)”,物資相當匱乏,中原突圍是一個分界點,之前很多番號還在繼續沿用,例如,王震率領的359旅在中原突圍之後返回延安時仍在使用359旅番號。

  “看照片此借條為印刷版,一次性數量較多,光山地區是老的革命根據地,有可能在1946年6月沿用印刷借條。”黃劍林推測道。

  聶平翻閱資料後稱,1946年6月,中原部隊數萬人處在經扶、光山、羅山、禮山四縣間狹小地區,南向店鄉應在其中,駐守光山的是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二旅。

  軍令部是否存在

  一位要求匿名的曆史學者@同山飛來石稱,由於新四軍是國軍番號,按照國軍的建制,應該有軍令部這么一個機構。但新四軍又是中共的軍隊,就只有政治部,沒有軍令部。可能就因為這樣的特殊情況,政治部是新四軍內部稱謂,而軍令部是對外使用的稱謂。借錢時將軍令部與政治部一同寫上,其用意或許是避免以後找不到借款人。

  “目前從史料上看,沒有什么新四軍軍令部的記載,可能因為作用不大,但不排除存在的可能性。”湖北大悟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副館長黃劍林稱。

  新四軍還是四軍?

  借條中“四軍”很容易辨認,但借條橫縫處受到汙損,字跡模糊不清,“新”字並未顯現。有人質疑借款方或許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而非“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但該借條中縫有斷開的跡象,有網友指出“角度不對,把紙放平整,就會發現缺口。”

  就此問題,記者向多位曆史學家求證,均表示應該以實物調查為准。

  簡、繁字體問題

  借條中,手寫內容有簡體字和繁體字,油印部分基本為繁體字。網友韓東言分析稱,有些字的手寫體是書體的變化而非簡繁體的問題,比如“張”字。“三、萬、軍”等字采用繁體形式。

  江克成是化名,或為劉少卿?

  有專家在網上質疑江克成或為化名,網帖稱“江嶽洪”、“江克成”、“江司令”都是新四軍第五師劉少卿將軍使用過的化名。

  但資料顯示,劉少卿於1946 年1月17日調離新四軍第五師。【點擊返回曆史首頁】

  相關新聞:

  拆除百年老屋發現紅軍借據 為向老百姓借錢憑證

  借款票據標明,所借款項為5元錢,分七年償還,每年付給利息兩角五分。支付利息的憑證——七張小票也連在這張票據上。票據上面注有"國民經濟人民委員林伯渠,財政人民委員鄧子恢,以及毛澤東主席"字樣和三人的印章。借款日期為1934年10月1日。

  退休幹部珍藏紅軍借條 上書“推翻國民黨”字樣

  雖然紙張殘破嚴重,但依稀可以從胡亂的拼湊中看出這是一件高27厘米、寬17厘米,用套紅色裝飾圖案和深藍色楷書體印制並用毛筆填寫的借據原件。據老劉講,他是受一位吳姓女士委托來證實借據的真偽。

  村民曬64年前解放軍借馬欠條 當地稱絕不賴賬

  1949年,14歲的湖南省寧遠縣冷水鎮村民張蘭庭隨父親張土榮在藍山縣竹管寺行醫遇到解放軍發起解放藍山之戰。為轉移傷員,有位解放軍軍官借走了張土榮一匹行醫用的馬,留下借據時表示待仗打完後將把馬還回來。多年過去,借走的馬一直沒有還回來,這張借據在張土榮去世後由張蘭庭珍藏至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