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2020年中國醫藥規模有望達美國水平

2014-11-1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到2020年,中國醫藥(指規模)能夠超過美國或者達到美國的水平。”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第26屆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上這樣指出。
 
  新興市場的整個份額從2006年的14%提高到20%,預計在2016年將達到30%。從規模和體量上看還是以發達國家為主,但是從增速來看,新興市場增速明顯加快。
 
  中國整個醫藥的體量和規模呈現了逐年增長的態勢,2011年已經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醫藥產業國。“從現在的發展水平看,我們能達到(美國水平)。”
 
  雖然規模日益擴大,但國內醫藥仍存在幾個問題,張伯禮認為,綜合來說是整體創新能力不足、自主創新產品比較少、國際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是醫藥產業產值約占全球7%。原始創新能力不足,藥物研發仍以跟蹤仿制為主。95%以上的化藥是仿制藥,難以承受國際競爭的強烈沖擊。企業規模小,低水平重復,缺乏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和品牌。”
 
  對于創新較少,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彥君坦言,實際上,新藥開發的風險很大,新藥研發成功率實際上不到10%。國內的大型企業在研發的投入上,超過10億的企業到目前可能還沒有,跟國外的大型藥企動輒研發上百億美元相比,是不能比的。目前整個國家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薄弱,藥物研發仍以跟蹤仿制為主,原始創新不足,在仿制藥的競爭中非常慘烈。盡管近幾年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很快,但與工業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大而不強。我國的醫藥行業已經完成了第一個積累階段,初步具備了自主創新體系的框架和雛形,進入了第二個階段,是崛起階段。他介紹,在創新方面,上藥一方面和國際制藥公司在早期就共同研發、共同選題、共同開發、共同判斷、共同推進,第二方面是與國內的大學、高新企業合作。
 
  據張伯禮介紹,目前國家有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自啟動以來,在新藥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在十大治療領域的新藥研發方面,包括現在正在進行臨床三期的,有155個新藥,藥物品種研發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3年9月,共52個品種獲得74個新藥證書。
 

  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2015年我國醫藥工業產值增長為15%,醫藥工業銷售增長為13%;醫藥工業利潤增長為11%。預計我國藥品終端市場規模2014年達到1.25萬億元,2015年1.41萬億元。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