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中韓自貿區釋放的內外效應

2014-11-11
来源:凤凰评论

  昨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在北京舉行會晤,雙方共同確認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等共17個領域,涉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雙方承諾在協定簽署後將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開展服務貿易談判,並基於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

  中韓自貿區談判於2012年5月啟動,用時2年6個月、歷經14輪談判達成協定。這一成果,既反映了中韓兩國的經濟依存度持續提高的現狀,也為今後兩國的經濟共贏奠定了新基礎,而更重要的是,還為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提供了新的樣本。

  根據協定,中韓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降低或取消關稅門檻後,兩國的出口競爭力都將因此大大增加。據韓國統計,韓國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已經佔據出口總規模的29%,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預測,自貿區協定生效5年內,韓國GDP有望因此最高提升1.25%。而中國GDP規模已達到了韓國的7倍,因此能夠承受韓國商品的大規模進入,除中國消費者受益外,也為中國有競爭力的產品開闢了新市場。總體上,中韓自貿區談判實現了“利益大體平衡、全面、高水準”的目標。

  而中韓自貿區的意義不僅於此。東北亞地區的中日韓三國,經濟規模都處於世界前十,但長期以來缺乏自由貿易的總體安排,這與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等形成了鮮明對比。究其原因,是東北亞地區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和歷史問題拖了後腿。中韓自貿區對於擬議中的中日韓自貿區具有刺激作用,而且,一旦中韓貿易區的紅利顯現,東北亞的經濟格局就將發生新的變化,長遠看還可能對地緣形勢產生影響。

  作為亞太地區發展最快的兩個經濟體,中韓自貿區對於亞太經濟的一體化也有助推作用。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日前即表示,對於與中國簽署自貿區協定非常樂觀。雙邊性質的自貿區談判進展加快的勢頭,既可以為更大範圍的亞太自貿區的可行性研究和談判積累經驗,也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中國積極推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自貿區談判,不僅有對外效應,也有對內效應;不僅有市場意義,也有制度建設的意義。以中韓自貿區為例,今後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談判和投資談判,將依照負面清單模式進行。這有助於國內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就此而言,推動與境外經濟體的自貿區談判進程,也是中國對外開放與內部改革銜接的進程。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