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APEC藍”背後:環保部多地密集督查 嚴厲問責

2014-11-1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北京市民盡享“APEC藍”的時候,他們或許沒想到,環保督查組的腳步仍在各地奔波,不斷發現新的環境違法行為。這也告訴我們,為了給APEC會議提供良好的環境,除了汽車限行、企業減排等措施,還有環境執法隊伍的辛苦奉獻。

  但是,環境執法的效果一直存在爭議,比如秸稈焚燒,總是屢禁不止。對此專家表示,解決秸稈焚燒問題,不能簡單進行“堵”,還要進行“疏”,比如引導農戶對秸稈進行合理利用,產生經濟效益。

  APEC會議已在京召開,久違的好天氣讓北京市民激動不已,更期待有更多的“APEC藍”。

  “APEC藍”出現的背後,則是環保部門的長期奮戰。屢禁不止的環境違規問題,給會議期間的首都空氣品質保障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

  近日,受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委託,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前往北京市環保局調研APEC會議空氣品質預測預報會商工作,翟青強調,對違法排汙行為要嚴肅查處,嚴厲問責。

  實際上,半個月以來,環保部已先後進行了兩個階段的環境督導檢查工作,時間間隔僅5天。即便如此,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依然存在,偷排、環保設施不正常運行等環境違規問題依然突出。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反復強調環保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

  環保部派出16個督查組

  翟青指出,做好APEC空氣品質保障工作意義重大,各地環保部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決把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按照 《環境保護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空氣品質保障督查方案》安排,環保部16個督查組已於11月3日全部到位,並展開了督導檢查工作。

  來自環保部資料顯示,截至5日淩晨,16個督查組共檢查企業395家,其中屬於停產、限產名單的企業317家,發現未按要求進行停產、限產的企業共33家;檢查未列入停產、限產名單的企業78家,31家企業存在超標排放問題,25家企業大氣污染物治理設施未正常運行;現場檢查施工場地103處,未按要求停止施工的18處,揚塵控制措施落實不到位的37處。此外,發現秸稈垃圾焚燒點110處,發現道路揚塵問題嚴重地段30處,其他各類大氣環境問題37項。

  根據環保部通報的督查情況,發現的問題主要有:一些企業仍存在大氣環境違法問題,一些納入保障方案的企業沒有達到限產或限排要求,面源污染問題仍未徹底解決,以及施工工地監管不到位等。

  對於環境違法的企業,督查組也點了一些名。比如,大港油田熱電公司濱海熱電廠、陽煤集團發供電分公司第三熱電廠、淄博市中鋁山東分公司熱電廠等存在煙囪冒黑煙、黃煙問題。

  與環保部第一階段督查相比,一些企業在兩次督查中均因環境違法問題遭環保部點名。駱建華認為,京津冀地區霧霾比較嚴重,環保部門的督查力度比較大,很多問題也就被暴露出來,其他地區可能問題更多。

  翟青也指出,目前從環保部第二階段督查結果看,各地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發現存在不少問題,對此各級環保部門要高度重視,對違法排汙行為要嚴肅查處,嚴厲問責。

  問責地方將採取更多手段

  “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彙報、直奔現場、直接督查、直接曝光”,持續保持執法檢查的高壓態勢,這是今年初環保部門釋放出加強環境監管的明確信號。

  2013年9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出臺,為保障這部史上最嚴厲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有效落實,今年5月,國務院正式下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對未通過終期考核的地區,必要時由國務院領導同志約談省(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

  多位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均認為,“約談”成了懸在地方政府頭上的一把督促執行的“利刃”,對地方政府進行了有力監督。

  據環保部介紹,安陽市是河南省環境空氣品質最差的城市之一,針對其大氣污染情況,環保部及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自2013年12月以來,先後多次組織開展了日常督查、專項督查。

  今年11月4日,環保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約談了安陽市政府主要領導。同日,環保部針對安陽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實不力的問題啟動了掛牌督辦。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日常的監管中,約談還是很難達到最嚴厲狀態,對環境問題的解決起到的作用有限,地方官員多數還是考慮以地方經濟為主。”

  駱建華介紹,現在第一步是約談責任人,將來按照新環保法實施後,會有更多手段,其中包括經濟手段等。

  實際上,近年來關於環境監管的問題一直受業界關注,一方面涉及到環保部門的監管許可權、監管力量問題,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嚴厲監管上的態度問題。

  對於如何加強監管,破解企業環境違規常態化的難題,駱建華認為,首先是政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再就是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比如查封企業設備、按日計罰等。

  “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對企業的環境資訊要求強制公開,把司法部門的行政處罰和社會的輿論監督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執法合力,讓違法排汙企業無處可逃。治理模式要從現在的誰污染、誰治理,到將來協力廠商治理,污染者付費,專業化治理。”駱建華說。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