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FT:“滬港通”的試驗田意義

2014-11-11
来源:FT中文網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 錢軍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作為今年資本市場備受關注的改革之舉,“滬港通”的開啟時間終于確定。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微博]與香港證監會早間聯合公告,“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于11月17日開始。這一啟航,無論是從資本項目開放的角度,還是從促進中國股市的規范化,都值得期待。

  相較于世界第二的經濟體規模,中國的金融體系發展遠遠滯后于經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要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和經濟體系,核心在于推動資本項目在風險可控下逐步開放。與此同時,資本項目開放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步驟,而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有利。一旦人民幣真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打破美元一家獨霸天下的格局,除了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持有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話,就能使國際資本流動趨于平衡,從而有望避免目前由于美國量化寬松政策以及推出給全球資本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滬港通”或許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新型的操作方式,將打開資本項目有限開放的新通道。

  “滬港通”包括滬股通和港股通兩部分。“滬股通”,是指海外投資者委托香港經紀商,經由香港聯合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微博]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規定范圍內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微博]上市的股票;“港股通”,則是指境內投資者委托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規定范圍內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根據相關公告顯示,滬股通一年的總額度3000億元,每日額度為130億元;港股通的年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為105億元。由此可見,“滬港通”在運行機制和機構設立上有效地對資金池進行了分離和控制。同時,由于上交所[微博]和港交所之間在規則上和法律上都存在諸多不同點,所以兩個交易所創新性地共同合作,在包括交易時間、交易規則等方面進行協調。

  目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已經對國內造成了極大的流動性的壓力,熱錢不斷涌入市場。從這個方面來講,允許國內的資本通過可以控制的、看得見的渠道流出去是一個很必要的措施。當下,雖然中國資本項目是嚴格控制的,但依舊有很多錢可以通過各種合法的、非法的渠道流出去,造成不可控的外匯流失。而如果有了諸如“滬港通”這樣的渠道,在機制設立上有很好的考量,使國內資金南下香港是看得見的,并且是可以控制的,而實際上到最后資金并沒有流出去,只是停留在了港交所的機構里面,一旦賣出,資金就流回境內。

  可以想象,如果中國老百姓拿著合法額度的外匯僅僅是去美國旅游一次,最后只是刺激了美國的經濟,對本國沒有產生什么經濟效益。目前中國4萬億的外匯儲備的一大部分投資美國國債,收益很低,而且近年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帶來大量的外匯流失。所有這些資金,如果讓他們通過可以控制的、看得見的渠道去投資國際的股市,可以獲得很好的收益,這不是很有意義嗎?所以從中國資本項目來說,應該更開放,讓國內的資金通過合法的并且是可以控制的渠道流出去,并投資高收益的穩定的資本市場,可以說是一個良策。

  對于A股市場來說,“滬港通”開通后的雙向額度都并不大,相對于港交所和上交所的交易量和總市值而言可謂微乎其微的,因此我認為不大會對市場起到非常大的拉動作用。但隨著國外資金入場,卻可以倒逼國內A股市場規范化的改革。近年來,A股與海外的市場(尤其是包括香港在內的發達市場),不管在規范化方面、合法合規方面還是在機構投資和監管上市公司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從這一點來講,引入海外的投資者,他們就會帶來很多國際資本市場的一些慣例和視野,勢必會促進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相信,海外投資者對于上市企業的現金流管理、公司治理以及關聯交易,會發出他們作為國際投資者的聲音,雖然他們不一定是大股東,但這些聲音可能對推進國內公司治理、市場管理的透明性、對關聯方和大股東的進一步限制、保護小股東的權益等等方面,有望產生正面的影響,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股市和上市公司的規范化。同時,國內投資者到港交所交易,也可以學到國際成熟市場的許多經驗,包括什么是真正的長期價值投資,什么算是上市公司的合法合規的行為,公司治理,紅利政策等等。這些知識和經驗對國內市場的發展也有推動作用。

  此外,“滬港通”正常運行了以后,我認為可以發揮其“試驗田”的重要作用,將成功的運作模式和風險管理進行復制,可以考慮再打開更多類似的通道,比如“滬美通”、“滬歐通”等等。盡管短期內A股和H股上市的中國公司股價價差會縮小,但如果要讓中國投資者在全球股市中分散風險獲得高收益,可能還需要改進。就此而言 “滬港通”是有局限性的,所謂的局限性就是因為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中有80%左右是中國大陸的公司,所以通道即使打開更大的口子,最后都不能實現中國投資者在國際股市進行分散投資的需求。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