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英媒:滬港通意在降低依賴美債

2014-11-19
来源:FT中文網

  本周,隨著“滬港通”(Shanghai-Hong Kong Stock Connect)的啟動,德銀(Deutsche Bank)所稱的“中國資本時代”朝著現實又邁出了一大步。盡管至少在最初形態下,該計劃的力度對于持有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而言還不太大,但它仍揭示出中國為滿足自身需求而重塑國際金融格局的總體計劃。

  滬港通允許境外投資者購買至多3000億元人民幣(合490億美元)的中國內地股票,允許中國內地投資者購買至多2500億元人民幣(合408億美元)港股。因此,這給了全球對沖基金和散戶投資者迄今最大的購買中國股票的自由,同時向境內投資者提供了一條購買國際資產的新渠道。

  自周一啟動以來,由香港“北上”內地的投資熱情十分高漲。但內地“南下”香港的每日投資額度只是用掉一部分,這或許表明一條事實:長期以來,中國內地投資者通過非正規渠道有充足的機會購買港股。不過,這一不溫不火的開局應該不會掩蓋該計劃的金融與地緣政治意義。

  首先,它旨在解決阻攔人民幣被接受為一種國際貨幣的最大障礙——人民幣持有者的投資機會太少。Emerging Advisors Group的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2013年年中,境外投資者可以自由購買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資本市場資產僅為2500億美元,僅占全球資本市場的0.1%。這使得人民幣處于跟菲律賓比索一樣的位置,遠遠地落后于美元——可投資的美元資產達55萬億美元。

  隨著更多中國內地資產對國際投資者開放,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和富時集團(FTSE Group)等全球股票指數供應商將面臨更大壓力提高對中國股市分配的權重,從而可能降低中國上市公司的資本成本。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表示,明年將重新評估沒有將作為全球第7大股市的上海A股納入其指數的決定。

  比上述考量更具戰略意義的是,滬港通計劃預示了中國海外配置資本方式的變化。目前,中國最重要的任務是降低迄今無法擺脫的對美國國債的依賴性。2013年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模達1.27萬億美元,約為2000年底的21倍。

  如此巨大的頭寸在中國國內引發強烈不滿。中國官員抱怨稱,他們每年從美國國債上獲得的2%至3%的回報,基本上被每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所抵消了。但是,因為在出口和直接投資中賺回這么多美元,中國除了讓美元流回規模龐大、流動性強的美國國債市場之外,基本上別無選擇。

  滬港通正是擺脫這一局面的起點。與中國最近設立兩家開發性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和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的舉措一樣,滬港通所用貨幣并非美元,而是人民幣。這意味著,中國可以在美元投下的長長陰影之外,為其5萬億美元的儲蓄尋求更健康的回報。總有一天,太平洋對岸將不再有一個被迫買美國國債的大買家,華盛頓方面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來源:FT中文網 譯者/邢嵬)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