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來已來?————互聯網大佬問大佬
新華網杭州11月19日電 新華社記者章苒、張遙、裘立華
本來,石頭橋、搖櫓船和嫋嫋炊煙已經像代碼一樣寫進江南古鎮的生活程序,執行了千年似乎都不用更新。
不過,一群來自互聯網熱土的預言家們宣布,他們已經看見了未來的樣子。
他們為“未來會是什么樣”爭得興起的時候,夕陽落在十幾米遠的河水上,波瀾不興。
人類會不斷演進,但是永恒的那些東西依然不變。
30年後,每個人會跟一千台終端聯網?
譚記麻花店就在水鄉烏鎮的一條臨河小街上,劉奶奶66歲了,在互聯網大會召開前一天,她學會了用支付寶收銀,賣出了十塊錢的麻花。
不過,對她來說,用手機掃一掃還是太難了。“我昨天學會的,今天又忘了”。
但是互聯網預言家們不在意這些。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在移動互聯網的分論壇上大膽預言:未來,所有的事情會通過物流網被連接起來。無論是眼鏡,還是衣服、鞋子、牆等等,甚至是一頭牛都有可能被物流網連接起來。今天每個人大概會有兩個移動設備,30年後,每個人被連接的設備數量會達到一千個。
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說,我們把搜索業務賣給了搜狐,電商業務賣給了京東,我們自己回歸到最本質的就是做“連接”。在PC的時代,通訊、社交僅僅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僅可以把人連接起來,還會把服務和設備連接起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原校長方濱興把這個連接一切的問題推向了一個學術的高度。“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把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技術聯合起來會怎樣?如果說物聯網和互聯網搜索有什么區別,傳統互聯網搜索的是信息,我們叫存在性搜索。而物聯網是搜索一個解決方案,給我們找出答案。
問題來了!搜狐總裁張朝陽站起來問方濱興,以後可能掃一個物體,就可以識別它是什么東西,通過雲端的計算就可以給出很多的資訊,這種瞬時的進行不只是手機,可能還有眼鏡,戴隱形眼鏡眼睛眨一下就可以知道未來的事情,是這樣嗎?
方濱興說,什么是智慧搜索,智慧搜索首先要理解你的含義,你到底想幹什么,這就比如說哪個醫院最近,你要真正理解他是想要最快的方式看到病,不光關注搜索的形態,還要關注對人的意圖的理解,這就是我們下面要做的事情。
iPhone32代會是什么樣?
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這樣漫遊未來:教育會不會像今天這樣有統一的考試,可能每個人有個性化的考試,天才會很早被發現。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當我們每個人的脈搏每一天都能被記錄下來的時候,我們的醫療都是個性化的,我們大量的病可以預防。我們想像未來的互聯網汽車,LinkedIn聯合創始人裏德·霍夫曼的朋友投資的特斯拉汽車,每個汽車被網絡連在一起的時候再不是被個人利用,汽車的利用率會大大提高。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會賀詞中描繪了一個更為宏大的願景: “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網絡建設,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
愛爾蘭共和國前總理伯蒂·艾亨表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如何更好地適應改變,使得技術的進步能夠更好地適應我們的生活,我想各國政府和商界的領導人都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孫正義說,在未來300年我們會有怎樣的變化?我想這個芯片可能會以10的60次方的速度優勝於人腦的處理速度,在300年以後,毫無疑問的是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微處理器會比人類的頭腦更加聰明,他們可以計算,可以思考,甚至可以想像,甚至也可以自己去對話。
“CPU今天是有30億的傳感器,在30年以後它會比人腦的處理速度還要快100倍。這已經超越了現代的芯片處理器的技術,意味著未來的手機,我們就稱他為iPhone32代好了,在你手中的機器大概可以儲存五千億首的歌曲,相當於三億年的報紙信息存量和30K的音像、圖像信息的存量。通過雲技術和非常高的因特網的運作速度,這些信息的存儲和傳送都不會成為問題。”孫正義說。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京東董事長劉強東忍不住擔憂起來,他站起來提問說,我小時候家裏一盞煤油燈就可以維持一家人的照明生活,如果30年、300年以後我們這樣生活,我們靠什么資源來維持呢?
對於這個提問,樂觀的孫正義說,科技產生的消耗,科技可以解決,沒有了煤油,會有更多更好清潔的能源代替。
菜燒得不好互聯網能救嗎?
百度總裁張亞勤說,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國也好,全球也好,其實我們是把物理的世界數字化和虛擬化。後面的30年其實我們向另外一個方向走,是把數字世界互聯網的技術、商業模式又送回到物理世界,所以我用了一個詞叫“互聯網的物理化”。
互聯網擁抱傳統產業,產業互聯網或者行業互聯網,這個不僅僅是技術改變,它的商業模式也在改變行業本身的方式,包括產品的開發、營銷、推廣以及商業模式。
不過,互聯網回到現實的過程當中,真的能包打天下嗎?
張亞勤說,現在大家有一個比較時髦的說法,互聯網思維,其實是很有道理的。有些餐館說是互聯網餐館,但是互聯網餐館菜不好吃、服務不好,再怎么互聯網也是沒有辦法幫你的。
阿裏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說,互聯網未來就像公路一樣會成為基礎設施。不過,“計算”這個東西會更重要,它會像水和空氣一樣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所以,菜燒得不好吃,本來是沒人幫得了的,但是“計算”可以幫忙。如果大數據能夠算出來哪種搭配喜歡的人最多,菜做得不好的廚師可能就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