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中國該不該出手拯救德國經濟?

2014-11-20
来源: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劉詩萌報道
德國正在尋求外部經濟支撐

德國正在尋求外部經濟支撐

德國正在尋求外部經濟支撐

  本報記者 劉詩萌報道

  “只要提前把團隊人數、導遊姓名和電話報給我們就可以提前預定到德國的各家奧特萊斯購物,並且可以得到一張享受10%額外折扣的時尚卡。”張惠玉是亞瑟格蘭名品奧特萊斯中國市場開發經理。她在德國國家旅遊局年度推廣會向各家旅行社負責人介紹著在德國購物可以享受的優惠。

  11月17日,上述推廣會在北京舉行,共有20多家參展商參加了此次活動,參展商向業內展示其最新的旅遊產品,其范疇涵蓋旅遊、住宿以及交通等多領域。

  通過這一會議不難發現,德國希望通過旅遊業來提振遲滯經濟的決心,旅遊業儼然已經成為了德國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撐。德國央行在17日公布的月度報告中指出,德國經濟在今冬扭轉頹勢的希望仍然渺茫。“從低迷的商業前景及停滯的工業訂單來看,德國經濟的疲軟態勢將持續到2014年年底。”雖然“德國制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依然暢銷,但是全球貿易仍需大幅提振。由於當前就業形勢良好,工資漲幅明顯,私人消費近期仍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唯一支柱。

  正如德國大使館經濟處主管Rückert在會上說的那樣,旅遊業是目前德國發展經濟的新引擎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德國遊客整體旅遊總消費高達2,783億歐元;旅遊業直接雇用人數達290萬人,占德國所有就業人數的12%。旅遊業每年直接貢獻到德國總附加值將近1000億歐元(4.4%),甚至已經超過了建築業(4.3%)和汽車業(2.3%)。由此可見,德國早已不只是個工業國家,更是一個旅遊國度。

  據介紹,德國連續4年保持國外遊客過夜數目逾7000萬。根據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來自國外的遊客在德國過夜數目達到 7160萬(包括10張床位及以上的住宿場所過夜數目),增長了4%。2014年德國依然是熱門旅遊地點,今年一月至八月期間,外國遊客在德國10張床位以上旅館的過夜數達到5160萬,與2013年同期數據相較,增長260萬,同比增長5%。2014年的整體預測,全年全球國外旅客在德國的過夜晚數應有1%至3%增長,前景令人鼓舞。

  旅遊簽證便利化吸引大批中國遊客

  在全球國外遊客在德國過夜晚數的統計資料裏,亞洲市場保持著良好的增長趨勢,上升達8.2%,其中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遊客的增長更高達11%。回顧2001年至2013年,2013年的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遊客在德國過夜晚數已達170萬,比2001年增長了近32%,預計到2020年會增長9.3%。

  從2014年前八個月的數據來看,不難發現亞洲市場已經成為德國入境旅遊的重要推動力。其中,阿拉伯海灣國家遊客過夜數突破130.8萬,位居亞洲第一。中國位居第二達到130.2萬,增長16.4%。德國國家旅遊局同時預測,至2020年所有外國遊客在德國的過夜總數將達到8000萬,其中,中國遊客將創造220萬過夜數,可見中國在德國旅遊市場中的地位已然不可小覷。

  德國為了更有效地打開中國市場,吸引更多的遊客和商業人士赴德旅遊和投資,采取了許多有效手段,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的當屬簽證便利化的相關措施。

  德國大使館簽證處處長白玉達在會上介紹,德國將在中國建立更多簽證受理中心,采用新的簽證系統,將短期簽證的審發時間縮短為48小時之內,經常旅行者可申請一年多次或多年多次簽證。另外,2015年春季開始將實行電子簽證系統,系統會采集簽證申請人首次提交申請時的指紋信息,同時信息會保留六年,以方便多年多次的簽證申請者。

  “旅遊業是一個立竿見影的產業,在短期內提振德國經濟的效果會很明顯,優越的旅遊資源和過硬的配套設施通過廣而告之,馬上就會吸引大批遊客。中國的廣闊市場必然是吸引德國的重要目標,因此相關的簽證便利化服務措施也就不足為奇。德國擁有很多中世紀的古堡、哲人留下的古跡等,因此在德國旅遊既可以滿足遊山玩水的需求,也可以滿足喜歡探訪古跡追憶曆史的願望。”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趙俊傑博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趙俊傑指出,德國的旅遊業不會像中國一樣集中建設大型園區,而是會在一些中小城市,利用老百姓來進行接待,政府只要在稅收和政策上給老百姓一些實惠,對德國的經濟拉動就會起作用。

  在德國提高旅遊業的規格和水平上,趙俊傑認為,德國可以借鑒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吸引中國遊客的做法,因為德國受到氣候條件的制約在旅遊業的很多方面已經滯後於這些南歐國家。德國可以嘗試將旅遊和教育打包,將兩個概念組合在一起也許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因為留學和進修的人群同時也具備旅遊的需求,德國可以利用這點做一些新穎的創新旅遊產品,進行開發和包裝,從而為本國的旅遊業增加活力和創意。

  “另外,德國政府也要加大推動和扶持,比如在一些官方的旅遊網站上應該配備中文版本,從網頁的設計和改版上下一些功夫,清晰地介紹旅遊的線路和項目,並配上一些優美的圖片,這樣就會有效吸引大量的中國遊客,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從而拉動經濟的增長。”趙俊傑補充道。

  商務簽證便利化加強兩國經貿合作

  在商務簽證方面,白玉達女士說道,自2014年8月起德國駐華使領館簽證處不再要求商務旅行者出示機票和旅館訂單,並且為經常旅行者和商務人員增加一年和多年簽證的發放,以使他們在制定旅行計劃時具有更多的靈活性。經常旅行者無需在每次赴德前重新申請簽證。

  毫無疑問,這樣的商務簽證政策可以大大促進中德兩國的商務流動,加強兩國的人員交流。這麼多年來,向中國市場出口是德國外貿戰略的一個核心環節。德國產品在中國也非常受歡迎,德國汽車在中國甚至有些一家獨大的趨勢,同時中德也在一直堅持著聯合研發面向21世紀的低碳環保技術,進行知識產權共享。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現狀蓬勃發展,資本已經到了要對外擴張的階段,德國必然不會錯失良機,一定會優化投資環境,歡迎和吸納中國的投資者到德國去。中國的資本流入德國以後,可以利用德國優良的投資環境、生產環境、研發環境、以及訓練有素的人力資源,來抵消勞動力成本過高等問題,從而達到中德雙贏的局面。

  趙俊傑認為,德國目前正處於經濟轉型的當口,雖然在歐債危機時做到了獨善其身,但是如今德國經濟出現問題也並不奇怪。環顧歐洲、包括整個世界經濟目前都處於低穀,因此在這次APEC會議以及G20峰會上,各國都在努力通過自由貿易協定來提供一個相互利益最大化、合作共贏的平台。德國當然也一直在期盼著這股經濟回暖的春風。不過由於德國是以實體經濟作為支撐,從2008年開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結構一直保障著德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在歐債危機陰霾的繼續籠罩下,德國的經濟必然會受到沖擊,不能再保持獨善其身的姿態了。

  由此趙俊傑提醒到,中德貿易在穩步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加大投入、研發和創新的經濟合作力度,提振中德雙邊貿易額,使中德合作再上一個台階,是擺在雙方領導人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另外,趙俊傑還指出,單純提振旅遊業是很難完成德國經濟增長目標的,德國的經濟問題是複合性的,很多因素綜合制約著德國經濟前進的步伐,想要走出低穀,必須齊頭並進,多管齊下。首先制造業要進行轉型,把能耗高、技術含量低的部分揚棄,保留投入低、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部分,向低碳經濟轉型發展。其次,要加大資金投入來研發低碳經濟技術,培養相關人才,建立綠領階層。最後,提升第三產業發展,加大旅遊投入,以及對教育文化產業的培育,鼓勵更多的中國留學生到德國去,這樣不但會為德國高校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會有效地帶動校園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給老百姓帶來實惠。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