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通識教育應重融通非批判

2014-11-22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陳建強
 
    從書生論政到街頭沖突,占領事件醞釀一年多、發展亦已一個多月,但其源頭和過程,存在眾多難解謎題,亦有不同解讀。由於年輕學生在事件中擔承主軸,因而有論者將問題歸咎於通識教育把學生政治化,更有建議趁通識科課程即將檢討的時刻,順勢「開刀」,「正本清源」杜禍根。不過,我認為,通識教育或許是其中一個政治亂局源頭,但卻不是能化解亂局的藥引。
 
    莫使理想變夢魘
 
    一直以來,在考試為本的教育制度下,固定課程、背誦為主的填鴨式教育,已成為香港學校教育的唯一模式,但這卻嚴重局限學生潛能的發展和發揮,更窒礙學生的自主和創意的培育,引發社會的關注和批評。由此,政府大力推動課程改革,使通識教育成為高中必修科,更將發展九大共通能力中的批判思考能力,列作改革的其中一個焦點。
 
    什麼是「批判思考」呢?美國學者RobertEnnis把它分成「推理邏輯曖昧性之判斷」、「不同論點間的沖突判斷」等12種判斷能力。不過,任何批判思考都必須建基於現實議題,并須先取得涉及議題的廣泛論據和數據,更要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價值觀;否則,就容易淪為自我感覺的訴求,甚至是辯論比賽形式的詭辯,將自己的片面理解予以合理化和公義化,形成無航駕駛的危機。這是銅幣的兩面,有積極面,當然亦有陰暗面。
 
    從理論到現實,先談積極面,就是通識教育進展順利,今天的學生不再是「填鴨」,更不是唯唯諾諾的乖小孩,而是追求自我、創意無限的新世代。但與此同時,卻激化了世代差異、思想鴻溝,而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政經社會結構仍然停留在往昔的水平,并未隨著自主新一代的來臨而作出調整,瓶頸擠壓、世代撕裂的危機日趨明顯。
 
    就以火火揚揚的占領行動為例,一切由「占中三丑」開始,傳統反對派為輔;但其后卻急速轉彎,即使設置五方平臺,但學聯和學民思潮已成為唯一的主角,其他都已是可有可無的支持者。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香港能夠涌現一批年輕俊才,確能一掃過往多年對「填鴨仔」、「港孩」、「隱蔽一族」的負面憂慮。這當然不能簡單地歸功於通識教育,但肯定已發揮重要作用。
 
    不過,香港是已發展地區,一切都須依法遵制度。敢沖敢撞、刻意突破禁區盲點的少年英雄,隨時會出現莽撞式的破壞,使理想變成夢魘!這方面的歷史教訓俯拾皆是,而這也是大家對今次由學生主導的占領行動的最大憂慮。事實上,這種憂慮一個接一個地出現,未來的走向,大家應當心中有數。
 
    把握課程檢討的機會
 
    當然,偶爾的政治折騰,不能成為退走回頭路的藉口,大家要理性地總結經驗,乘今次的課程檢討機會,適當調整未來的發展方向,為往后的長遠發展,打好根基。
 
    第一,通識教育除了強調批判思考之外,還要作出適當的導引規範,回到依法守法和順應社會整體長遠發展的正軌。既然通識教育是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教育,就不能任由老師、學生按其認識和意願去傳授演繹,教育局、辦學團體、學校、家長和社會各界都應積極參與、有所作為。
 
    第二,通識教育不應向泛政治化的方向發展,必須作出適當調整,畢竟,香港的根基是經濟而不是政治,即使倡導民主政治,也不能偏離香港是中國的其中一個特別行政區,以及「一國兩制」的政治現實;任何罔顧現實的探討前進,只會造成不必要的破壞震蕩。
 
    第三,促進學生的多元思考,是通識教育其中的一項教育功能,而不是培育政治領袖,甚至要藉此主導香港的政治和經濟民生發展方向。
 
    第四,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是做學問也是通識教育的最終目標,而課本上的認識,與現實中的境況,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情況,大家不應制造揠苗助長的虛幻。
 
    第五,必須強化基本法教育,并要加入基本法的內容,是防範通識教育出現不必要傾斜,確保學生有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