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三味藥」救治地方債

2014-11-24
来源:香港商报 张碧珊

  人民銀行上周五突然宣布降息,開啟中國降息周期,預計可為債市降低融資成本。但此舉是否真能搭救被標普評為「垃圾級」的近半內地地方政府債呢?

  在經濟增速的減緩和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的存量問題和增量需求變得愈發迫切。無論是在8月31日通過的《預算法》還是10月2日國務院加強地方債管理的43號文,「開前門堵后門」力圖以市場化方式治理紛亂繁雜的地方政府融資體系。就地方債,標普最新分析稱,在31個調查的地方政府中,15個應評為「垃圾級」。東北的表現最差,中西部省份中也有近半數出現垃圾債券特徵。而據官方審計數據,中國地方債已從2010年底的10.7萬億元人民幣膨脹到2013年中期的17.9萬億元。在這17.9萬億中,有多少是過度投資,43號文是否足以監管發債行為,遵循市場定價以及優化投資效率。

  過往的高速發展,地方政府投融資活動貢獻良多。但也伴隨了地方債、房地產、兩高一剩行業的聯合「瘋狂」。政府資金缺口除了靠賣地收入補充外,主要則來自地方債務平台的各種融資。從此兩高一剩與房地產熱和地方政府追求政績便密不可分。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往往投資資本收益率不高,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原材料和金融資源;再加上任期的考慮,地方政府普遍缺乏較長遠的預算規劃,短期行為氾濫_明明已經「家徒四壁」,卻只管借錢揮霍。

  解決地方發債的頭腦發熱,規範地方發債三點很關鍵:信用評級相當必要,既可以規範投融資,又能夠評估政績;預算管理也很關鍵,監控地方政府融資和管理能力,全面預測經濟規劃;至於43號文,雖然明確了誰借誰還風險自擔,中央原則上不再兜底,但在問責追溯上依然乏善可陳,規範與風險匹配的市場定價體系也依舊欠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