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外媒稱中國是油價下跌原因

2014-12-02
来源:凤凰财经

  【香港商報網訊】華爾街日報刊文稱,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歐佩克(OPEC),該組織沒能達成減產決定引發原油價格暴跌。但如果你想瞭解為何原油需求不斷下降以及為何下降趨勢可能持續,看看中國就知道了。

  外界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狀況的看法一般可分為兩種,一是認為中國經濟目前不過是在進行重新調整,二是認為在經歷了多年信貸過快增長後,中國經濟眼下處於痛苦的減速階段。

  但如果從助中國經濟崛起一臂之力的工業商品的角度看,其實就沒有爭論的必要:中國已經在進行硬著陸,因為所有大宗商品的價格都跌至多年低點。

  現在油價也開始下跌,也開始適應一個中國不再推高油價的世界。當然,石油不同於鋼鐵、鐵礦石和煤炭的地方在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鐵礦石和煤炭消費國,而美國的石油消費量依舊是中國的近兩倍。儘管如此,中國的石油需求仍至關重要。

  隨著近幾十年中國與世界經濟不斷融合,中國成了原油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法國興業銀行[-1.81% 資金 研報](Societe Generale)認為,油價之所以從每桶約20美元漲至100美元左右,是因為中國開放了對外貿易。油價的這一走勢與本世紀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時間大體一致。 “入世”後,本世紀前10年中國增加的石油消費量相當於日本和英國兩國石油消費量之和。

  石油市場不太可能再找到另一個國家或者大洲,能夠接過需求如此大幅增長的重擔。

  與此同時,對於中國能夠維持近年增長速度的長期預期看上去越發飄渺。

  直到最近,仍然有很多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的石油需求超過美國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但如今有許多理由對這類樂觀預期發出懷疑。

  理由之一是,可以預計中國投資週期將經歷更長時間的調整,因為需要消化過去的過度投資。中國產能過剩的例子無處不在,上周中國國家發改委的研究人員就強調了這一問題。他們發表報告估計,無效投資造成了6.8萬億美元的浪費。

  還有其他跡象顯示出中國對石油的渴求受到了產能限制的影響。中國在201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而近年來的交通擁堵以及環境污染成為了經久難愈的痼疾。這迫使中國政府採取行政手段來遏制汽車保有量的增長。

  預計中國未來的石油需求將變得對價格更加敏感。以往即使是在原油價格高達三位元數的情況下,石油需求在經濟增長的推動下也依然顯得缺乏彈性。但在這段時期,石油需求的主力是那些國家提供資金支持的行業,而如今,汽車所用的汽油需求預計將取決於中產階層的收入增長狀況。

  各種資料都顯示中國石油[0.00% 資金 研報]需求放緩。英國石油公司(BP)去年6月公佈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2013年美國石油消費增速自1999年來首次超過中國。今年迄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簡稱EIA)先後五次下調對中國石油年需求的預期。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懷疑中國能否繼續成為石油需求大國這也就不足為奇了。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資料顯示,10月份中國表觀石油需求同比增長2.9%,但較9月份下滑2.5%。中國10月份成品油進口下滑22%,出口激增30%並觸及紀錄高位,中國當月成為成品油淨出口國;普氏能源資訊稱之為“前所未有的發展”。現在來看,中國可能在將來成為成品油淨出口國。

  與此同時,如果原油價格跌勢持續,中國國內也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油價下跌的受益者可能包括航空公司、郵輪、消費品公司、船運公司和製造商。油價走低可能降低塑膠樹脂成本(占中國製造商原材料成本很大一部分),毛利潤率可能增加。目前還不見中國航空公司對沖航空燃油成本,說明它們應該也感受到了油價下跌的好處。

  不過鑒於中國對能源生產進行了大量投資,那麼和全球許多地區一樣,油價和能源價格下跌可能使大量中資企業受到衝擊。首當其衝的就是造船行業,近年來由於貸款成本低廉,船舶製造商大舉進軍近海石油勘探的鑽井生產。

  從宏觀層面看,油價下跌可能加劇中國經濟的通脹下行風險。投資者應關注政府可能推出的補救措施,比如下調利率或讓人民幣貶值等。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