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善導學生群體莫傷己害社會

2014-12-02
来源:香港商報

   縱使「反占中」的呼聲極為強烈,但「占中」還是發生了,而且出乎意料地聲勢浩大,這當中,學生這個群體起著重要的作用。由這些日子的情況看,學生的表現并不成熟,如果他們參與街頭運動,將會帶來許多禍患。現在應思考的是,如何把這個群體導向有益的事務,而不是傷害他們自己和社會。

  入世未深 進退失據
 
  按照原來計劃,「占中」本當在10月1日國慶節動,可是主事者卻提前於9月28日動,主要都是受學生的影響。在整個過程中,「占中三丑」雖是運動發起人,可是在騎劫了學生9月尾的罷課后,就失去行動的主導權,其后政府與占領者對話,都是找學生組織學聯。
 
  學生無疑都是天之驕子。按照港人的理性思維,本來是不會支持「占中」的,但是,一句保護學生,卻把人們的同情心一面倒地向學生傾注。在大家看來,學生心思單純,一心追求理想,爭取民主,沒受私利的牽絆,因而特別具有感召力。尤其是9月28日晚,警方施放催淚彈后,謠言滿天飛,許多人以為警察會動用橡膠子彈,學生們卻仍然沒有退縮,讓人覺得他們錚錚鐵骨。還有就是,他們也被視作弱者,打著「和平占中」的旗號,號稱手無寸鐵。面對警察,他們只消舉起雙手,以和平的姿態示人,警察再向他們施以武力就會遭到非議。其實,學生尚未踏足社會,他們當中更有些尚不足18歲,是連投票權都沒有的未成年人,可是如今卻綁架了全港市民,要與特區政府討價還價談普選,實在有些荒誕。他們入世未深,在策略上每每顯得進退失據。本來,如果他們要爭取民主,理應爭取民心,不宜在街道上占據過久,可是如今已超過兩個月,他們仍未言退,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破壞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秩序。
 
  「占中」開始后,學聯和政府就提出要對話,可是,學聯的訴求卻一時一樣,且要價甚高。他們首先提出要撤回人大決定、梁振英下臺,令政府為難,一會兒又放棄了這些訴求,似乎有轉機,然而對談在即,又忽然再提出舊有的訴求,而且還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占領。這就顯得沒有誠意,迫使政府擱置對話,直到占領20多天后的10月21日,雙方才正式展開對話。在對話中,政府承諾會向國務院港澳辦提交一份「8.31」后民情報告,以反映社會和學界意見,同時將成立探討政改的多方平臺,焦點放在2017年后長遠發展。這本應為占領有尊嚴地退場提供了臺階,可是學生一會兒要搞「廣場公投」,一會兒又取消,擾攘一輪,仍然繼續占領,其后更欲上京與總理李克強對話,結果不予入境。總的來說,他們只一廂情願地提高對話層次,全然不切實際,難怪漸漸失去民意支持。剛過去的周日晚,他們又包圍政總,意圖使行動升級,全然知進不知退。
 
  善導學子 保護學子
 
  在「占中」進入尾聲之際,特區政府當研議對學生的政策,使社會向更理性和平的方向發展,不要讓他們的街頭抗爭成為風氣。
 
  首先,有關方面應對學生罷課和參加街頭運動有所限制。這在大學似乎較難,因本港大學學生會向有參與社運的傳統,而大學方面一般都尊重學生罷課或參加街頭運動的選擇。大學方面可以做的是,按照規矩要求學生達到適當的出席率,并考獲一定的成績,不可荒廢學業。只是,現在的傾向是,這方面的管理較為寬松,一些學生還認為罷課和參加街頭運動是出於正義感,因而覺得大學方面應寬松一點,以示支持。又好像早前各校的畢業典禮,都有學生進行政治表態,影響典禮的莊重氣氛,可是多數大學都不曾直斥其非,顯然會縱容這種行為。
 
  中學方面對學生的管制較嚴,但各校也有差異。9月的罷課,保良局、東華三院和聖公會都表明不支持學生罷課,但天主教香港教區則向學校發指引,建議校方不處分罷課的師生,變相令罷課師生無后顧之憂。在「占中」動,警方施放催淚彈后,教協更鼓動教師罷教,無疑是間接鼓勵師生參與政治抗爭,這是對學生、對社會都有害無益的。
 
  其實,在求學階段,學生應更多地專注於學業,打好學問基礎,同時也可免於被別有用心者所利用,對社會造成損害。即使是大學生有較大自由,同時對社會事務有較多的關注,但以學生組織的名義參與罷課和街頭抗爭也都不值得鼓勵。學生會與其積極搞社運,不如改為參與校政,搞好學生的福利,這也是學習的一個範疇,總好過像今次「占中」一樣,對社會有這麼多的傷害。
 
  另外,社會人士也不宜在旁推波助瀾。學生也有權力慾和虛榮心,如果他們的抗爭活動得到社會人士的認同,難免會令他們飄飄然,渴望更多的權力和榮譽,因而行為變得激進,這對他們自己乃至社會,都不是好事。
 
  在中國現代史上,學生這個群體不斷出現於各種運動之中,影響不小。他們熱血澎湃,充滿理想,容易感染大眾,得到同情和支持。然而,他們也每每因閱歷不足,行為激進,而令社會付上沉重的代價。學生是個不容忽視的群體,我們要保護他們、珍視他們,也要善於引導他們向富建設性的方向發展。
 
  容雍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