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中國移動正探索把數據變成服務

2014-12-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報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道

  借助大數據推動戰略轉型,是中國移動集團今年明確提出的改革課題。為此,中國移動投資了31.72億元在蘇州成立了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在中國移動集團內部也被稱為“蘇州研發中心”。

  目前,中國移動用戶數突破8億,每天產生的數據要超過絕大多數企業一年的數據量。過去數年,中國移動已經嘗試利用這些數據為公司網絡優化、業務銷售提供決策支撐。而今,大數據被視為新的利潤空間,中國移動嘗試利用這些數據開發新的業務。“運營商擁有太多真實、可靠、高價值的用戶行為數據。很多企業需要這些數據,但我們並不能直接把數據對外進行大規模商業利用。一方面是因為要保護用戶隱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數據目前還無法定價,也沒有好的商業模式。” 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孫少陵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把數據轉化為服務,提供以數據為支撐的分析結果。”

  作為中國移動研發改革的戰略舉措,蘇州研發中心得以公司化、市場化運作。蘇少陵表示:“近期我們主要解決公司內部相關產品研發的需要,未來會逐步面向外部客戶,提供高水平的雲計算、大數據服務。我們要承擔開辟大數據市場的責任。”

  向大數據轉型

  《21世紀》:對中國移動來說,大數據是什么?中國移動在大數據時代有哪些機遇、挑戰?

  孫少陵:簡單來說,中國移動認為大數據是以需求為導向,通過網絡產生的海量數據、高效的數據處理技術以及專業化的數據分析團隊,從而為公司內部的生產經營和外部客戶產生價值。

  在公司內部,我們在2007年就建立了Hadoop技術研發團隊,研究大數據技術。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在營銷支持、網絡運維、增值業務、信息安全等領域廣泛應用大數據技術,在諸如公司的經營分析系統、信令監測系統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從外部市場來看,空間更大。中國移動的數據都是精准的用戶行為數據。對任何一個公司而言,如果想全面了解用戶,必須綜合多個維度的數據來進行分析,行為數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我們的這些數據是任何其他行業都無法提供的,前景無法估量。

  大家都在討論大數據,但大數據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每個公司都會遇到很多挑戰。

  比如,信息安全與用戶隱私,沒有紅線,沒有標准、法律可依;數據所有權,在你平台上的數據就是你的么?還有,就是數據的定價問題。我跟某互聯網公司討論過,兩家擁有大量的數據,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但問題是,數據怎么定價、怎么交易?

  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對我們而言,大數據還遠遠談不上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此外,技術、人才、數據處理以及分析平台的建設也存在一定的挑戰。

  今年年初,集團把大數據作為重要的改革課題,並且成立了我們蘇州研發中心,進行大數據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方面的探索。

  《21世紀》:蘇州研發中心的定位是什么?是否面向外部市場、是否公司化運作?

  孫少陵:蘇州研發中心是中國移動研發改革的戰略舉措,是中國移動獨立法人全資子公司,注冊名稱為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目前就是按照公司化運作。

  蘇州研發中心業務定位包括雲計算、大數據、IT支撐系統平台及部分應用的研發,近期主要解決公司內部相關產品研發的需要,未來逐步面向外部客戶提供高水平的雲計算、大數據服務。

  其實已經有一些面向外部市場的案例。比如,常熟“時尚雲”就是我們與印度的Tata公司合作研發的大數據平台。該平台可以實現服裝企業內部銷售生產數據、外部互聯網或第三方產業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提供服裝行業流行趨勢分析,給服裝產業決策及發展方向提供支撐。

  賣服務,而非賣數據

  《21世紀》:中國移動擁有龐大的數據量,但具體有多大?這些數據價值又如何定義,能否舉例介紹?

  孫少陵:10月份,中國移動用戶數突破8億,是全球用戶數最多的運營商,也可以說,是全球數據量最大的運營商。用戶每天打電話、上網等行為產生大量日志數據,以上網日志為例,每天約400-500TB。

  至於數據價值,就不太好說了,具體的不同的業務,數據價值都不太一樣。

  中國移動有一個“微營銷”計劃,要關注每一個用戶的需求,對用戶進行精確的畫像,對線網發生動作及時采集、快速反映,同時,營銷行為也要根據每一個不同用戶進行差異化。

  比如,中國移動有個應用商店—MM商城,不同的用戶登錄商城時,裏面的應用排序可能就不一樣,每一種排序都是根據用戶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最先看到的,通常是最符合用戶的應用。

  用戶過去幾年使用過哪些終端?最近瀏覽過哪些手機?這些可以給終端銷售提供支撐。還有10086,如果你訂購了一個不合適的套餐,或者消費行為發生了變化,連續幾個月出現流量超支的情況,10086會自動給你推薦更合適的套餐。

  利用數據來提升生產經營能力、優化網絡體驗,這些事情已經做了很多年。現在也來越重要,因為運營商的業務會越來越多,以前就是流量、短信、電話,以後音樂、閱讀、地圖等數字化服務都需要依靠大數據進行營銷支持。

  《21世紀》:你剛才舉得例子都是對內的,能不能介紹下這些數據在其他行業裏的應用價值?

  孫少陵:有一些在嘗試的項目。比如,我們某個省跟航空公司合作,幫航空公司定位一些經常乘坐高鐵等其他交通工具在該公司航向上旅行的用戶群。當然,我們只是提供服務,不提供用戶信息。

  還有,給景區做預警服務。我們可以根據一定范圍內外地號碼的數量來分析、預測景區近期內的客流量,為景區提供客流預警分析。很多省份都提供這個服務。

  給交通部門提供流量預測服務,也是其中的內容。以前交管部門做流量分析都是靠出租車,他們給出租車實時安裝一些GPS裝置,然後分析車輛行駛情況,得出車流量圖。但畢竟出租車的采樣率太小了,不夠精致。我們通過手機可以獲得60%-70%車輛的位置信息,得出的結果更准確,有利於市政規劃。

  我們跟企業、政府,都有不少類似的合作項目。

  《21世紀》:這些對外項目的盈利能力怎么樣?有沒有很賺錢的業務?

  孫少陵:目前還談不上盈利,因為這些業務大多是定制化業務,個性化很強,不具有普適性,很難大規模盈利。

  這也是我們下一步想做的:找到一些具有通用性的數據服務。這方面電商行業做得不錯,比如,有的電商會提供一些商戶的征信服務,我們也可以學習。

  對外部市場確定的方向是把數據變成服務,並不直接出售數據。一方面是可以保護用戶隱私,另一方面也是考慮長久利益,畢竟原始數據是企業的核心價值,不可能直接出售。

  《21世紀》:也就是說未來盈利的關鍵就是找到大數據服務的模式?

  孫少陵:對。我們正在研究,總體來說可以提供三種服務。

  一種是DaaS,數據即服務。這種主要是在我們中國移動內部,我們把集團所有的數據打通,做一些簡單處理,相當於半成品的數據,為其他部門提供服務。

  第二種是PaaS,平台即服務。實際上我們不僅提供數據,還提供一個平台,企業可以把他們的業務、應用或分析模型拿到我們的這個平台上來運行,分析結果屬於企業,但數據他拿不走,還是留著我們平台上。

  第三種是SaaS,我們直接給企業開發分析應用,或者直接給企業提供分析、提供咨詢服務。

  暫缺整體運營思路

  《21世紀》:此前聽過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的一次演講,他說“我們招不到大數據人才”。人才問題是否有解決辦法?

  孫少陵:確實,目前全球都緊缺大數據領域的人才,而且招募成本特別高。

  具體一點說,我們有一定的技術人才,2007年的時候,我們就組建了Hadoop團隊,現在這個團隊有一批技術人才,可以讓他們以老帶新,培養一批新人。同時我們還在招聘一部分,這樣技術人才問題慢慢就可以解決。

  但最緊缺的業務人才,是能夠把數據和服務結合在一起的人,能夠發現大數據市場的人才,也就是互聯網行業常說的“數據科學家”。這種人,是真正的稀缺資源。

  我們計劃讓一部分技術人員參與到市場工作中,讓他們熟悉市場需求,慢慢培養一批數據科學家。

  《21世紀》:除了人才之外,還有哪些挑戰?

  孫少陵:兩個方面。一是政策環境不清晰,缺少數據開放的標准,也缺少法律法規、環境配套。目前國內有不少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在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也在參與。

  我覺得中國可以參考一些國際的做法,比如,美國、新加坡,從開放政府數據開始試點,慢慢建立一些法律法規,以後企業的數據開放也就順理成章,可以慢慢完善法律環境。

  另一個挑戰則是來自內部管理問題。目前整個集團的數據、平台、人才還沒有集中起來,適應大數據運營的組織架構還有待完善。

  大數據是一個新興產業,沒有可借鑒的路徑,都得一步步去摸索。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