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应引导思考两地青年的关系

2014-12-18
来源:

     

    文/周八骏
    
    在香港发生「占中」期间,反对派以及参与「占中」的学生领袖强调一个观点:中央和特区政府不接纳走在最前面的学联和学民思潮这两个学生团体的政治主张,就是同香港整整一代人为敌。我在先前发表的时评中已指出,这是言过其实。今天香港社会高度分化和分裂,青年和学生亦如此,参与「占中」的是一部分青年和学生,不足以代表一代人。何况,年轻人易变。
    
    内地青年普遍反占中
    
    本文从另一个视角提出一个观点:看待香港的青年和学生,不能仅限於香港,而是必须置香港於国家,处理好香港青年和学生同内地青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过去两个多月,内地对於「占中」的反应固然纷纭,但是,倾向是明确的,即表示反对和质疑。内地的成年人普遍如此,青年和学生亦一样。
    
    这一点,出乎香港的反对派及其后台老板的预期。他们欲将香港特别行政区按西方政治模式变成独立政治实体的最终目标是,按西方政治模式重塑中国政治制度,而这一切正是寄望於内地居民、尤其青年和学生信仰所谓西方民主「普世价值」。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扮演了在全球推行西方民主的领袖,自然也是向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销西方政治模式、进而改变中国政治制度的领袖。但是,今天中国内地正在出现的一个「特徵事实」(stylized fact)是:大学生普遍热爱国家、不满美国霸权主义。
    
    12月5日,「The WorldPost」的总编纳逊·加德尔斯,在题为《一个国家,两种梦想》的时评中称:中国的北京和西安的大学生,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反美主义」。对比香港参与「占中」的学生,可以说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变成了「一国两梦」。这样的说法不无「语不惊人」之况味,未必准确,但是,发人深思。
    
    当香港的反对派包括参与「占中」的学生领袖警告中央和特区政府不要与香港一代人为敌时,尤其,当学民思潮的黄之锋之流自称时间在他们一边、要夺回属於他们的未来时,这些人应该认真地想一想:属於同一代、人数远多於香港的内地青年学生的政治倾向是什么?
    
    照搬西方无出路
    
    国家有关部门拒绝学联成员赴北京向中央「宣战」,表明中央对於「占中」和参与「占中」的香港学生领袖的政治态度。这不等於后者有机会将香港自成一体来自作主张。的确,近年来,香港的「本土主义」抬头、「港独」势力冒起,但是,绝不可能形成气候,更不可能得逞。
    
    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并举、全球经济金融政治重心东移是大趋势,已然回归祖国的香港唯有投身国家才能维持和发展经济,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这就要求香港政制发展必须同国家政治制度相协调,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有一篇英语时评的标题一针见血:香港不是逐渐融入国家便是衰败。没有中间道路或第三条道路可走。
    
    经历「占中」一役,如何对待青年和学生成了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的重大挑战,是香港成年人不容推卸的责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已公告其新一年施政报告会以解决青年问题的政策为优先。我建议,在具体制订向青年倾斜的房屋政策及其他政策的同时,特区政府应当引导香港青年和学生思考他们同内地青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青年是未来。中国的未来属於中国的青年,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青年。香港的未来属於香港的青年,但是,不可能同内地青年隔绝。越来越多的内地青年赴香港深造和就业,他们既是香港未来的担当者,也是香港青年与内地青年、香港与内地、香港未来与内地未来之间的连接点。随着两地经济及其他领域交往愈益深入,内地青年关於香港的观点,必定渗透中央对香港的具体政策和两地关系的方方面面。
    
    为人师须先具体为师资格。目睹香港高等学府学长对「占中」学生疼爱有加而无教育,夫复何言。如果香港的成年人,尤其承担管治责任的成年人,不能置香港於国家来思考和解决香港问题,岂能对尚在肄业的莘莘学子提那样要求?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