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澳門將再造 香港如何重生?

2014-12-19
来源:獨家

   北京擬在澳門展開一國兩制下的「再造」試驗,供香港借鏡,催促香港的「再生」。

  文|李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澳門回歸15周年慶典,以及為澳門第四屆政府就職監誓。澳門15年大慶籌備期間,正值香港「佔中」熱烈,北京決定習近平南下澳門,在節慶程序之外,意味深長。其意味中可拎出兩條紅線,即澳門的「再造」,香港的「重生」。
 
  澳門的「再造」,跟習近平兩訪澳門緊密關連。習近平2009年1月,曾以國家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的身份,到訪澳門。那次身為「儲君」的習近平到訪澳門,被外界認為與澳門新特首的「揀蟀」(粵語﹕選角)有關。其實習近平那次到澳門,最大的任務是穩住澳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希望澳門能夠穩住陣腳,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
 
  也就是在那次到訪中,他提出澳門的適度多元化發展的要求。嚴格地說,澳門方面對這一要求未見落到實處。在那次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澳門確實穩住了陣腳,經濟連年呈雙位數增長,人均收入躍居亞洲第一,澳門已呈現充分就業的狀況,今年6至8月最新失業率為1.7%,就業不足率為0.3%,兩項指標均繼續處於歷年低位。
 
  然而澳門的發展還是掛在博彩業這棵樹上,澳門現在已成全球第一的博彩之都,去年博彩收入達到3607.9億澳門元(折合約452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18.6,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澳門也有政治和經濟問題
 
  然而澳門的問題也逐漸暴露。首先,澳門也不是沒有政制問題。澳門去年第五屆立法會選舉被稱為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場選舉,澳門2014年特首選舉的模式也開始受到衝擊,也因之出現了「民間公投」。這一切,再加上早前官員貪腐醜聞,為澳門的政制發展帶來諸多新課題,因之而現的社會矛盾還有尖銳化的可能。
 
  澳門更直接的問題還在經濟和民生。澳門當局在落實習近平「適度多元化」發展要求上,可謂舉步維艱,唯一重大成果是在廣東方面的支持下,橫琴開發為澳門帶來新的希望,如果橫琴的金融業、旅遊業、服務業能夠在澳門和珠海合作下,快速成長出新三大產業,對澳門來說將是重大轉捩點。
 
  但橫琴的發展還是阻滯甚多,重大區域性合作乏善可陳,離北京中央要求把澳門建成「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及「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相距甚遠。是以,北京方面提出澳門「再造」的話題。
 
  澳門「再造」之議,極可能由習近平今次到訪澳門,得以高端承諾,甚至以「送大禮」的方式端出。再造一個澳門之議,早前由澳門中聯辦主任李剛提出。他當時的說法是「到內地再打造一個澳門」,以作為澳門繁榮穩定的保障。
 
  對於李剛提出的澳門「再造」,澳門方面有多種猜測,其中包括澳門當局向中央提出「擴地」要求。澳門特首崔世安早前已公開提出要租賃橫琴十平方公里土地,請中央和廣東回應。
 
  更進一步說,是在努力保持博彩業發展的同時,同步發展金融業、服務業、中葡合作平臺、文化產業等,在中國內地再打造一個澳門。但具體如何支持澳門來「再造」,相關的回應、支持和承諾,相信會在習近平今次到訪澳門時,正式作出。
 
  北京把港澳政策視為一體
 
  澳門和香港,眾稱港澳,說的是兩地不僅一衣帶水、隔海相望那麼簡單,兩地也不止是有同樣的歷史經歷,有同樣的今日地位,還因同為「特別行政區」,而在發展中有獨特的政治邏輯。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北京至今把港澳政策視為一體。
 
  過去多年來,港澳關係中,香港長期扮演大哥角色,香港是澳門的資金、客流、文化、影視娛樂等的重要來源,澳門則是香港的投資場所,是港人娛樂消閒的後園。
 
  但今天,香港和澳門的關係中,不僅有港人到澳門打工求職的新變化,還有澳門為香港「率先垂範」的新可能。當年澳門遲遲不回歸,就算葡國有意談也沒搭理,其中一個原因是慮及澳門對香港的影響。今天,在香港變局之下,澳門對香港的影響再度被納入政策思維。
 
  在此之前,曾有論者提出,借港珠澳大橋建設之機,把澳門和香港連成互利互補的一體,甚至港澳合併而成大港澳特區,以之將密切和提升兩地經濟合作,以及同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聯繫等。現在看來,這種提議未致成熟,但借澳門的「再造」,催促香港的「再生」,可能成事。
 
  以更大的視野觀之,澳門的「再造」,不僅是為澳門的發展提供一個「飛地」,而是北京有意推動澳門,透過中央指點江山後,「澳人治澳」在政制發展、社會重構、經濟破局等方面,有一系列新的試驗。由於香港的情勢相對複雜,在相對簡單而細小的澳門,展開新的「一國兩制」下的「再造」試驗,取得一定的經驗,提供香港借鏡,就形成一種思維。
 
  久亂思治、大亂大治,是千百年來的歷史規律。香港還是有獨特生命力之城,香港更可行之路,是眼觀澳門之「再造」,借勢而為主動去「再生」。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