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改革開放創新互為支撐

2014-12-22
来源:香港商報

2014-2015中國經濟年會昨日召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主題。

  【香港商報網訊】2014-2015中國經濟年會昨日在北京召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主題。多位財經高官在演講中釋放信號:中國下一步改革重在完善市場和競爭機制,建設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統一全國市場。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透露,2015年發改委將「優先推出一批激活力強、動力效用明顯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強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建設、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快價格改革、建立健全規範高效的財政金融體制等。

  新輪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系

  昨日的年會上,與會人士不約而同指出,近期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所謂經濟「新常態」,最明顯表徵之一即是經濟增速換擋。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的動力正在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現在恰恰是因為青黃不接,傳統點在減速,新點還沒有形成,所以速度下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說。

  應對新常態,中國政府正在不遺餘力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目標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的工作重點。「從總體布局看,還是存在政府體太胖、手太長、镕不住」,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稱,長期以來,中國實行的還是「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彭森強調,工作的著力點要從2014年政府支撐改革的「開場戲」,轉到市場體系、市場秩序、市場競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上來,以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作為新一輪改革的「重頭戲」。

  外商準入:國民待遇+負面清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表示,新常態的突出表徵為經濟增長減速換擋,經濟發展方式轉向質量與效率型,產業鏈向高端邁進,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同步發生,中等收入群體成為穩定內需的主體,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中小企業和新業態成為增長新亮點。

  曾培炎指出,新常態下必須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三項關鍵任務,發揮好中國經濟的韌性、潛力和回旋空間。改革激發新活力,開放釋放新推力,創新重塑新動力,三者相互關聯、互為支撐,是實現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必然途徑。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透露,2015年發改委將「優先推出一批激活力強、動力效用明顯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強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建設、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快價格改革、建立健全規範高效的財政金融體制等。

  「明年中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加錯綜復雜」,朱之鑫分析,世界經濟可能呈現低增長、不平衡、多風險態勢;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可能進一步顯現,通縮預期上升,產業轉型任重道遠,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財政、金融等領域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朱之鑫表示,將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更加注重和運用中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明年將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取得實質性進展,探索實行外商準入權、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

  化解各類風險 打破地區封鎖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施全面刺激政策有多大可能性?楊偉民明確,現在「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他亦提醒,各類風險逐步顯性化,要標本兼治,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并打破地區封鎖統一全國市場。

  「過去增長出現減速的時候,當時潛在增長率仍然很高,財政和貨幣的空間比較大,所以當初采取增發貨幣、增加債務、擴大投資等刺激需求的辦法,很快就能收到穩增長的成效。」不過,楊偉民稱,現在盡管增長也在減速,但是上述條件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財政和貨幣的空間不像原來那麼大,不可能放開手腳去刺激了,所以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

  就中國經濟風險的累計和化解,楊偉民分析說,過去高增長、做大產業的方式,加之一些政府直接配置或強力干預資源配置,使很多領域的風險被掩蓋,「現在隨著增長減速,結構調整的深化,各類風險逐步顯性化。」楊偉民并強調,「今后要打破地區的封鎖和利益的藩籬,統一全國市場,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專家觀點

  中國經濟正現大轉折

  我個人覺得,新常態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新。一個是新速度,過去幾年我們增速非常高,都是8%以上,甚至有幾年是兩位數,現在的增長速度會逐步的放緩。第二是新亮點,新的增速靠新的行業,比如說新的服務業、新能源、新科技等等。從傳統行業轉到新行業,區域也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比如東部沿海地的區域增長速度顯然會於低中部和西部地區。第三個就是新思維。增長速度放緩的時候,政府和企業要有新思維,以及對中國經濟的看法的根本性轉變,這在整個新常態里面是最重要的。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

  讓百姓享受改革紅利

  中國的消費還有一系列存在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的梳理加以解決,比如說房價偏高的問題,它也會抑制消費。第二個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增速還是偏慢。像城市居民,還不如GDP的增速。其實中國消費的拉動主要不是靠農村,而是靠城市居民,所以這塊需要未來推進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使它更合理。

  國家要運用稅收等各種行政手段機制來調節這個收入之間的分配的不平衡,使普通老百姓社會保障能夠更充分,讓他們也能享受到多少年來改革所創造的紅利。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創新體制尚需完善

  不管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還是商業模式創新,最終是靠人來完成。我們可以吸引人才,還要培養人才,最重要是培養我們自身的創業人才。歸根結底,就是需要我們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創新體制,這才是能夠最終讓這些創新人才在這扎根,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其實創新,一個國家發展到這個階段,是必須要走的一個過程。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

  穩定服務業不可忽視

  在第二產業面臨經濟下滑的下行壓力的時候,服務業的適當穩定,有利於去穩定整體的就業。但是從長期的一個發展,不可能依賴一個單純的產業去解決整體就業的問題。我們絕不應該忽視第二產業目前所面臨的經濟下滑的壓力,要二產和三產并舉,在貨幣政策、稅收政策、融資成本方面也給予第二產業的關注,從而使我們第二產業也達到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新的常態,才能達到我們整體的就業新常態。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

  新常態九大趨勢

  消費需求:模倣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

  投資需求:傳統產業相對飽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出口和國際收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中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中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過去供給不足,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生產要素相對優勢: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現在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市場競爭特點:過去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資源環境約束: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逐漸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

  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