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

遭遇專利狙擊 走不出國門的“小米模式”?

2014-12-22
来源:中国经营报

  闊步新興市場的小米卻在印度遭遇了其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次重大挑戰。

  12月11日,中國駐加爾各答總領館經商室披露信息顯示,根據《印度時報》的當日報道,印度德裏高等法院通過了愛立信(印度)提交的一份申請並頒布禁令,禁止小米公司在2015年2月5日前在印度市場進口或銷售手機,而愛立信方面提起申請的理由則是小米侵犯了其標准核心專利。

  不過,在小米對情況向法院進行緊急說明後,德裏高等法院向小米發出臨時許可,允許將其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機的禁售執行期後延至2015年1月8日聽證會前,允許小米可提供更多的說明文件。采用MTK的機型仍然被禁止。

  之前,法官要求海關官員按照2007年的知識產權法停止進口相關產品。地方官員也被指派到小米設在印度的辦公室,監督禁令的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是小米的第二大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在其海外戰略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小米在印度市場已經售出了超過50萬部智能手機,而來自小米內部人士給出的數據則接近百萬部。顯然,印度市場的停售勢必會對小米海外市場的開拓構成重大打擊。

  接下來,小米如何解決與愛立信的這場糾紛?後者在專利戰上的出手是否會帶動其他的競爭對手繼續在小米的專利問題上“動刀”?小米又有哪些應戰籌碼?最重要的是,如果最終小米不可避免地在許可費上增加成本,其既有的“物美價廉”的競爭利器是否會受到影響?

  難以避免的“血戰”

  小米的印度之旅開始於2014年7月,小米在印度設立分公司,通過電商Flipkart周末的閃購活動銷售小米手機及相關產品。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間,愛立信要求小米為所持有的專利支付費用,但後者並未回複。隨後,愛立信在印度起訴小米專利侵權,並提出訴前禁令,在解決此專利糾紛前,小米不得在印度銷售相關產品。

  知名知識產權專家劉春泉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鑒於中國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很多跨國公司雖然在中國本土選擇了不起訴的策略,但是,伴隨中國企業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在海外起訴侵權企業將成為它們的一項重要決策。”

  的確,有數據統計顯示,中國本土專利訴訟的平均賠償金額僅有8萬元,這讓付出巨大研發成本進行專利積累的國際巨頭們將更大的氣力瞄准了專利的國際訴訟,而勢頭正勁的小米無疑就成了這些獵手們等待已久的目標。

  來自愛立信的官方回複顯示,“在過去3年多的時間裏,我們一直嘗試與小米公司就專利許可授權事宜開展對話。然而,小米始終拒絕以任何方式回應。愛立信萬不得已,只能對此采取法律行動。”

  據了解,愛立信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50億美元,已經獲得35000項專利。愛立信方面稱:“小米公司獲益於我們巨額的研發投入而拒絕為我們的技術支付合理的許可費用,這是不公平的。”

  不過,對於這一訴訟,小米表現得克制而理性,小米印度主管馬努·賈因(ManuJain)對媒體表示,公司尚未收到法院的正式通知。印度是小米的重要市場,公司的法務團隊現正依照媒體報道評估狀況;並稱小米會完全遵照法律要求開展業務,與愛立信合作解決糾紛。

  同時,小米在印度發布公開信表示:“我們對所有印度米粉深感歉意!請放心,我們會盡己所能扭轉局勢。我們非常享受過去5個月與你們在印度共同度過的這段旅程,我們有堅定的信念來繼續這段旅程。”

  來自小米內部的人士也表示,“小米內部已經在商討相關對策,對於專利訴訟來說,國際上絕大多數的案件都是以和解結束,所以如何布局並獲得好的談判地位將至關重要。”

  不過,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則指出,小米在這個案件上不流血是不可能的,問題是小米將如何談判並爭取到最小的“流血點”。目前,愛立信專利許可費之於小米的成本大概在百分之一左右,小米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把這一成本降到千分之一,同國外同類企業看齊。

  國際市場要塞的“滑鐵盧”

  據上述來自小米內部的人士表示,印度市場之於小米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盡管目前占小米整體營收的比例還很低,但是其增長潛力和增長速度卻不容忽視。

  研究機構IDC於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增長強勁,2014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842萬台,同比增長84%。強勁的市場吸引著華為、金立、小米、OPPO相繼把這裏作為國際落腳點。

  有同行業公司就表示,“我們在印度市場的長遠保守目標是增長5倍,環境好的話,7倍也不是問題。”

  印度目前是全球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手機市場,而中國手機廠商的高性價比也很貼合印度的市場需求,印度市場因此成為了中國手機出海的重要橋頭堡。

  事實上,作為後來者的小米由於在專利積累上的欠缺,鎖定新興市場一直是其海外戰略的重要定位。而在大部分新興市場中,與其產品定位和消費者定位最為契合的就是印度。

  數據顯示,自小米7月進入印度市場以來,其在印度智能終端上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6%。在小米原有的戰略規劃中,2015年的印度市場在小米的成長中將扮演著重要地位。

  “國內市場增速進入平穩增長期,印度市場正在被賦予更重要的意義。”來自小米的內部人士表示。

  然而,對於小米來說,一旦在愛立信的訴訟中失利,增加的許可成本將不可避免地轉移到最終的價格上。“成本增加將直接影響到售價調整,進而影響到小米在手機定位上的‘低價’優勢,最終影響到小米在印度市場上受追捧的程度。”

  小米的籌碼

  不過,在競爭對手未來可能的強烈攻勢下,專利儲備薄弱的小米也並非就完全會任人宰割。相反,小米仍然有很多討價還價的空間。“將許可費降到售價的千分之一並非沒有可能。”

  熟悉國際專利訴訟的律師Box(化名)告訴記者,小米至少有三種選擇,可以化被動為主動。

  “其一,小米由於缺少專利積累,直接的專利談判很難要價。但是愛立信並非沒有軟肋。當前愛立信的主營業務是在通信設備領域,因此,小米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去收購愛立信在通信設備領域無法逾越的一些專利技術,這可以幫助小米提升專利談判的地位。”

  盡管完成收購本身時間漫長,但收購行為本身就可以強化小米的談判地位。

  “其二,小米還可以訴愛立信提出的專利無效。在這方面,訴訟地的選擇非常重要,在印度選擇這樣的訴訟成功率非常低,因為曆時漫長,但是,小米可以選擇在英國起訴愛立信在該國的相關專利無效,由於印度長期以來作為英國的殖民地,這樣後者的判決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印度當地的判決結果。”

  而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專利狙擊的同時,小米還可以以“受害者”的角色來爭取執法部門的“偏向”。

  Box就提出:“獲得反壟斷調查部門的支持非常重要。在印度的政府部門中,也有一個類似的‘公平貿易委員會’的部門,負責印度當地的反壟斷調查,同時對標准專利實施統一許可的原則,即不允許一家企業對不同企業給予不同的許可費率,尤其是不允許增加許可費率,違反者將面臨制裁和罰款。”

  盡管這些方法對解決小米當前的問題不可能立竿見影,但完全可以借此提升談判地位,進而降低專利許可費用的預期。

  不過,這些針對個案治標不治本的技術性應對卻難以“一勞永逸”地消除小米的專利隱患。根本問題在於小米需要通過收購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專利積累,以防禦可能一觸即發的更多的專利訴訟。

  據了解,雷軍也早已意識到專利問題的風險性,並已在3年前開始布局。2012年8月,由金山CEO張宏江、以及美國高智發明原高管林鵬成立了北京智穀睿拓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穀”),小米亦參與投資。高智發明系全球知名知識產權運營公司,而智穀的定位就是做中國的高智發明,培育中國知識產權市場。

  智穀宣傳負責人葛瑜日前表示,“我們正在建立專利運營平台:購買專利,而且是購買一批非常有價值、核心的專利,並且給國內廠商提供交叉授權。”

  為了支撐其專利布局,2014年4月,小米聯合中關村、北京區政府、金山、TCL等社會資本成立了中國第一只專利運營基金——中國睿創專利運營基金。該基金由智穀負責運營。目前,該基金預計融資規模為2億元。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雷軍看准了方向,但目前智穀的定位仍然不甚理想,“站位在小米方面的智穀根本不可能拿到更多企業的投資或專利預算。因為這些企業明白,由智穀選擇進行的專利投資不一定會對本企業構成戰略上的利好,反而可能會培養了競爭對手。”

  因此,僅僅兩個億的預計融資規模在應對全球性專利戰上的積累也只是“杯水車薪”。“從Google收購摩托羅拉等巨頭收購案中獲取專利的對價支付就能看出,小米目前在這一戰略布局上的差距。如果不能在這一問題上補足,遲早會成為它競逐全球巨頭的重要挑戰。”上述人士表示。

  模式遭遇挑戰

  更重要的是,對於小米來說,愛立信案件將不僅僅是一場專利訴訟,也是一場小米式“商業模式”或“商業邏輯”在國際市場的磨合之戰。

  正如業內人士所指出的,小米手機上相當一部分專利技術的使用,尤其是只有軟件沒有硬件的那些基礎性通信專利的使用,是在沒有支付任何許可費的基礎上無償使用的,這也是小米手機實現成功低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愛立信在印度對小米提起的專利訴訟,卻正是要終結這樣一個時代,對小米來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成本挑戰。如果談判結果不理想,小米最終要提高定價,那么小米的整個研發制造體系將發生顛覆性地變化。

  “愛立信起訴小米,至少證明了互聯網思維不是無所不能的,因此在這個時候,人們應該看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事實上,對於制造產業來說,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是無法逾越的。”業內人士對此指出。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