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早前,中國游客向泰國空姐潑水致飛機半路折返事件見諸報端,對此,韓國延世大學國際問題中心研究員金凱向日媒撰文稱,中國強大的國家形象與游客的不文明表現是中國的兩張名片,差異巨大。其實,表現不文明的不止是中國游客,但為什麼國際報道有雙重標準?這與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受到猜忌」相關。
首先,媒體對中國領導人正式訪問的報道和對普通中國游客的報道有差異。中國領導人出訪時,國內外媒體的報道都是正面的。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在國際事務中有更多的話語權,也贏得了更多國際上的尊重。相形之下,媒體也特別願意報道涉及中國游客的問題和沖突,為何有這種差距呢?
從國際關系來看,這反映出中國在國際社會定位中面臨的「尷尬」。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亞太地區發展報告(2013)》認為,大多數鄰國認為中國「近而不親」。因此,中國強大的國家形象伴隨著負面的公眾形象「并不奇怪」。文章稱,公共外交中,個人具體的事例比外交辭令更直接、深刻地傳達著國家形象。
其實多國游客的表現都很糟糕。去年中國孩童留名埃及壁畫事件曝光后,有當地導游指出,古蹟上也有英文、俄語、韓文等。但中國面對著鄰國的猜忌,因此在這些事件上容易受到攻擊。文章總結出,克服強大的國家形象與個別游客不文明行為之間的差距,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從軟實力的角度看,中國人民的崛起比中國的崛起還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