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滬港通在市場的一片期盼聲中終於開通了,然而,從第一周的滬港通表現來看,投資者的冷淡出乎人們預料,尤其是港股通幾乎無人問津,105億人民幣的額度原封不動。面對這種情況,雖然官方聲稱,滬港通要看長遠,而不能只著眼於眼前短期的交易情況,但如此差強人意的表現,怎麼也不能讓市場淡定下來,許多分析員紛紛反思其中的原因,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滬港通必須有一個磨合期,在一個時期里,內地和香港的投資者都需要花時間了解兩地市場的特點,一旦這一過程完成,滬港通才能真正進入正場状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以港股通為例,曾幾何時,內地資本曾十分熱衷港股投資,2007年前后內地曾興起過一股QDII熱潮。然而,由於內地的QDII基金出海之時適逢國際資本市場大調整,美國的次貸危機及隨后的金融海嘯令港股節節下挫,加之內地金融機構完全缺乏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經驗,對港股市場不甚了解,風險意識嚴重不足,因而導致QDII在港股市場上血流成河,至今令內地投資者心有餘悸。
中國有句老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相信今次內地投資者對滬港通的開通無動於衷,與2007年至2008年期間QDII的投資教訓直接相關,要消除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恐懼除了需要時間,還必須有足夠多的宣傳及實戰認知。應該讓內地投資者認識到,只有盡早適應國際資本市場的運作環境,才能在未來的投資大潮中爭取主動,而港股市場是內地投資者適應國際資本市場最佳選擇。
那麼,內地投資者應該了解港股市場哪些特點呢?首先,與過去和現有的內地股市不同,港股市場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其走勢離不開其他國際金融市場的牽制與影響。近兩年,港股主要跟隨A股走勢,但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大波動都會及時地傳導到港股市場上來,所以,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必須要有國際意識。
機構莊家主導個股走勢
其次,港股市場還與內地A股市場存在許多不同之處,譬如,港股市場是純粹自由市場,沒有漲停板限制,隨時有可能暴漲暴跌,這對風險承受能力較小的投資者來說是一種考驗;在投資者結構方面,A股市場以中小型散戶為主,而港股市場則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散戶投資者居於將要地位。這樣一種格局往往會導致許多內地投資者難以想像的情況出現,現象一,無論什麼股票如果沒有機構莊家捧場,即便其業績再好其股價也可能表現平平;現象二,金融大鱷群居於此,在正常市況下它們不聲不響,一旦亂世出現,這些金融大鱷可能會翻江倒海,金融風險全面暴發。
此外,內地投資者還應該了解,香港中小券商林立,有多達六百多間各種規模不同的證券行,這些券商出於競爭的需要,為吸引投資者給出了許多優惠,長期來看,選擇不同的券商,交易成本將有很大差距。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