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周末,央行干了件大事

2014-12-29
来源:深圳商報

   作者:刘晓博

         金融統治權是如何實現的?就是通過復雜的概念、計算,讓99%的人聽不懂、搞不明白,最終失去興趣、無法表態,或者被催眠。中國的算命先生,以及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們,都是這樣干的。

   這個周末,中國央行做了件類似的事,如果不通過翻譯,我相信99%的中國人不知道他們干了什么。

  12月27日晚上,央行發了個文件,名稱是《關于存款口徑調整后存款準備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這個文件大概有以下三個內容:第一,央行從2015年對存款口徑進行調整,將部分原來列在“同業往來”項目下的存款,調整為“各項存款”。新納入“各項存款”的,主要有存款類金融機構吸收的證券類及交易結算類存款、銀行業非存款類存放等等。第二,上述存款需要繳納存款準備金,但目前繳存比例為零。第三,上述存款利率不變,仍然按照市場原則定價。

  翻譯過來,大概是這個意思。中國的銀行發放貸款,受到存貸比的制約,目前是75%。也就是說,你有100元存款,只能發放75元貸款。但什么是存款?什么是貸款?這就需要定義,里面奧妙很多。央行此次,其實是將存款的概念擴大了,或者說將存貸比計算中的分母變大了。這樣,目前各大銀行的存貸比就降低了,距離75%就有了比較大的空間,可以放手增加貸款了。75%是法律規定的,如果突破就是違法。但通過這種技術調整,就繞過了法律。

  據有關機構推算,央行此舉至少增加了5.5萬億以上的貸款空間。這對于樓市、股市都是比較大的利好。當然,過去一周股市再次上漲,銀行股再次活躍,都是受這個傳聞影響的,現在是利好兌現。

  對于央行這種做法,一些學者不以為然。因為這種定義上的修修補補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相當一部分“同業存款”被納入“各項存款”,但享受不繳納準備金的待遇。在這種游戲規則下,銀行當然有動力將企業、個人的普通存款,通過“橋梁”,變成同業存款。這樣,就不會被央行凍結20%。要知道,目前央行對商業銀行繳納的準備金,支付不到2%的年息,但銀行實際拉存款的成本肯定高于2%。

  如果銀行借這個“漏洞”玩起存款搬家,按照新規定不會影響存款比,而且可以提高利潤,何樂而不為呢?如果說,央行這次重新定義存款類別,釋放5.5萬億,已經相當于一次超大力度的降準。那么,如果商業銀行再偷天換日,玩存款搬家,那相當于繼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了。

  央行真的看不到這個漏洞嗎?也許,他們就是希望子彈飛上一陣子,這樣就避免了公開的、全面的降準。事實上,過去一年他們一直避免全面降準,避免留給別人“強刺激”的口實。

  每次游戲規則的變化中,總會有一些人受益,一些人躺槍。央行不全面降準,而是通過定向資金投放,或者調整存貸比等方式,受益的是大銀行,受損的是小銀行和余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而且,在臨近年末、資金緊張的時候,央行仍然是這種打法,這意味著未來一年也將如此。也就是說,央行會繼續使用結構化的政策,而不是一般工具(降準、降息)。大銀行會繼續受益,小銀行、新興的民營銀行繼續做“二等公民”。

  比如市場流動性不足,央行通過PSL或者MLF放水,給的肯定是大銀行(全面降準則是雨露均沾),所以大銀行就順理成章成為資金上線,可以剝削小銀行。此外,從長遠看,如果同業存款需要交納準備金,會給小銀行帶來新的生存壓力,因為小銀行中這類存款比例偏高,都來自大銀行。將來這些存款,會因為需要交納存款準備金而大大減少。

  此外,雖然貨幣基金還不用繳納存款準備金,但名目已經給他們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由“零”變成10%,或者18%之類的。所以,余額寶的收益,長期看只有下降的可能了。

  同業存款新規或致存款搬家

  央行明確將非銀同業存款納入存貸比考核,但免繳存款準備金。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哪個銀行不會想辦法,去弄更多可用資金?”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在資金成本允許的情況下,銀行完全可以繞道非銀同業,將一般性存款轉為非銀同業存款,實際突破存貸比的監管限制。

  而非銀同業存款范圍的限制,則是銀行關注的焦點。截至目前,即便券商不計受托管理資金,僅信托、保險、證券三大非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就已突破24萬億元。若將其管理的客戶資金也納入其中,銀行可以無限放大非銀同業存款規模,進而最大限度突破監管限制。

  與此同時,存款類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往來,仍將作為同業存款,未能獲得央行豁免,銀行機構之間的資金往來,將會占用存貸比指標。而作為最為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上述新規一旦執行,將會對中小銀行的資金來源、成本產生不利影響。

  或現存款搬家

  “如果非銀同業存款不繳存款準備金,估計很快會出現存款搬家,大量一般性存款將轉入非銀存款。”華南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對記者說,非銀同業存款不上繳存款準備金,在擴大信貸空間的同時,也為銀行進一步突破存貸比限制打開了大門。

  上述華南股份行人士分析,由于非銀同業存款仍受存貸比限制,為了擴張信貸規模,銀行有足夠的動力,通過做大分母的方式,將一般存款更多轉入非銀同業存款。“目前具體規定還不清楚,估計銀行接下來就要采取創新手段,來規避存貸比對非銀資金的限制。這樣一來,存貸比的意義就不大了。”該人士說。

  深圳某上市銀行人士亦持這一觀點。他對記者稱,將一般性存款轉化為非銀同業存款,可能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客戶的存款,先進入非銀機構,再以非銀同業存款的名義存進銀行;二是銀行利用現有存款,認購非銀機構的各種產品,最后又回到銀行。

  “做起來其實非常簡單,只要通過非銀機構繞一圈就行了,這樣一來,存貸比就失去了意義。”某券商人士對記者分析,從理論上來講,可通過這種方式,將非銀同業存款無限放大,實質性突破存貸比的限制。

  而上述深圳上市銀行人士認為,繞道將一般性存款轉為非銀同業存款,雖然可以規避存貸比考核,但對銀行而言,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此過程中,銀行需要支付一定的通道費用,如果客戶存款先進入非銀機構,只能通過理財的方式進行,需要付出更高的資金成本。在此情況下,銀行可能缺乏足夠動力。但在資金緊張時,這種情況難免會出現。

  “現在不收存款準備金,但沒說以后也不收,央行這次的做法很有藝術性。”上述華南股份行人士亦稱,非銀同業存款納入一般存款后,對商業銀行并非全無約束。更大的可能是,央行是將非銀同業存款作為流動性調節工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要求銀行非銀存款上繳存款準備金。

  中小銀行資金成本或上升

  按照央行最新規定,未來同業存放僅指存款類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往來。這意味著,銀行機構之間的同業存放,將不能免繳存款準備金,而這將對中小銀行資金來源產生不利影響。

  “如果同業存款還要繳存款準備金,誰還會愿意在銀行之間互相存款?這樣一來,對中小銀行非常不利。”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向記者分析,中小銀行在吸收存款方面處于劣勢,如果上述說法變成事實,中小銀行資金來源將更為狹窄。

  實際上,隨著近年同業業務快速發展,同業存款已成為中小銀行重要的資金來源,幾乎是僅次于存款的資金命脈,而城商行等中小銀行更是如此,部分銀行同業負債規模,甚至已經逼近同期存款余額。

  “非銀同業存款主要來自于券商、信托和基金,但這主要是四大國有行在做,中小銀行的同業存款也主要來自四大行,如果未來要繳納存款準備金,會占用信貸空間,四大行肯定不愿意把錢給小銀行。”上述券商人士稱,在此情況下,等于切斷了中小銀行的一大資金來源。

  迄今為止,銀行機構之間的同業存放資金并無權威統計數據。根據銀監會數據,今年三季末,全國城商行總資產也僅有17.09萬億元。而在同期,僅四大國有行的存放同業、拆出資金、買入返售三項同業資產,就已經超過4.6萬億元,達到全國城商行總資產的25%以上。不過,在三季報中,四大行均未披露銀行同業存放規模。

  對中小銀行來說,不利影響尚不止于此。上述深圳上市股份行人士對記者分析,上述新規執行后,中小銀行吸收同業存款的渠道并非完全被堵死,但卻會推高其資金成本。

  “要想做其實也很簡單,拆出行可以通過購買非銀機構的理財產品,非銀機構再將資金存到有需求的小銀行,但由于繞了個道,會產生成本,有錢的銀行估計也會坐地要價,小銀行同業資金成本將會大幅上升。”該人士認為,如果央行新政變成事實,部分中小銀行的資產規模、利潤都有可能萎縮。

  “很多拿到央行定向投放資金的銀行,還會因此成為二道販子。”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由于有利可圖,一些獲得央行定向投放資金的銀行,會將資金加價拆借給有需求且未能進入央行定向投放范圍的銀行,從而推高這些銀行的成本。“如果這樣的話,對資金獲取能力本來就比較弱的銀行,是非常不公平的。”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