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力促粵港澳成內外協作核心

2014-12-30
来源:香港商報

  凌昆

  2014年底有三條高鐵同日通車,預示中國的高鐵建設正進入收成時期。如何發揮好高鐵網絡的巨大潛能及經濟效益,將成為今后數年間的重要經濟政策議題。這尤須配合優化經濟發展空間結構的新政策來籌劃,對廣東及港澳來說更有特殊的協作與發展意義。

  高鐵紅利不容忽視

  年末有南方廣州往貴陽及南寧,和北方蘭州往烏魯木齊等高鐵線路同日開通,不單是高鐵建設的豐收標誌,更顯示西部與東部中部已有了更高效便捷的交通聯繫。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幾項重點任務中,包括有優化發展的空間結構一項,其內容是要強化區域協作,如在國內要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在國外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等。為達此目標基建尤其交通網的互聯互通乃必要項目,若人流物流不暢將嚴重制約協作。高鐵網絡的建成將可為交通網的聯通帶來重要突破,而且這是中國特色,可帶來巨大的新優勢和高鐵紅利,關鍵是如何使之實現成為收益。

  上述政策路向及發展大趨勢對廣東尤具重要意義。廣東作為沿海最發達地區之一和南方的開放門戶,肩負改革開放及發展的多重戰略任務,包括:(一)建設廣東自貿區,以前海、橫琴及南沙為基礎,為進一步改革開放及發展新興產業(尤其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先行先試。

  (二)整合珠三角地區使之走向一體化,并形成珠江口超級都會。為此要組建廣佛肇、深東惠和珠中江等北東西三大板塊。同時要促使在建的港珠澳大橋和正籌建的深圳中山大橋,形成港珠澳通道及深中通道,讓珠江東西兩岸發展趨於平衡。

  (三)加強與港澳合作并整合大珠三角,使之成為超級國際都會。廣東已獲準設立自貿區,和在新版CEPA中對港澳先行實現服務業全面開放,目標是強化粵港澳的經濟協作與融合。

  (四)促使廣東全省更平衡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迅速興起,但周邊的粵東、北、西三區仍相對落后,出現了珠三角核心區與三面邊緣地帶的發展失衡問題,必須及早處理使之緩解。

  (五)更好地發揮泛珠「9+2」協作區的龍頭作用,特別是要發揮好大珠三角的核心角色,使之能服務及輻射全區。為此必須設計及建設各種經濟走廊,例如珠江西江走廊等。

  (六)強化沿海對外開放門戶角色,更好地支持及推動「一帶一路」特別是海上絲路的建設。

  港應留意內地鐵路機遇

  顯然,高速高效的交通網絡將是實現以上各項的必要條件及基礎。廣東當局亦規劃到2020年,便可達致從廣州出發半小時通達全珠三角,1小時達港澳及大珠三角,4小時達到泛珠大部分地區,和8小時達到全國主要地區等。這便要求建設配套的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網,和出省的高鐵網等。目前出省高鐵已開通了深廈、廣滬、廣武、廣貴及廣南等線路。而新線還在籌劃及建設中,包括廣南線延伸至昆明,京九高鐵贛深段,廣梅汕高鐵和深茂高鐵等。

  廣東的出省高鐵不單可增強與鄰省及泛珠地區的交流,還有助拉動廣東三邊地區的加快發展。高鐵網的建成方便了產業自發達區的梯度轉移,即向周邊較后進地區逐步擴散,實現產能基於各地優勢結合的重組。外移的主源頭是珠三角,而粵省三邊地區是承接外移的首環地帶,然后再擴展至鄰省接近地區,之后再往外移至更遠的地區。轉移有個過程,但企業及承接地的積極性可加快其進度及降低相關成本。例如深中通道尚未開建,深圳企業已開始到中山投資,而中山在規劃發展的方案中,亦劃出了專區來承接港深企業的移來。又如廣貴線上位處粵西北的懷集縣,已吸引了一些珠三角資金前往投資。

  交通網連通及梯度轉移,又可反過來對核心地區造成調整壓力,要加強整合及提升發展水平再上臺階,否則將有空洞化之憂。在廣東這表示會對自貿區及大珠三角的建設帶來更多要求,與機遇同來的必有挑戰。香港對上述的廣東新形勢,自須密切注意并及早適應和作出反應。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