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博物館展覽怎么“看”?

2014-12-30
来源:荊門日報

  博物館是展示和傳播文化的“窗口”,從誕生初期發展到現在,其職能在不斷充實和完善,由最初的保藏和展示文物,到如今對社會教育的重視,博物館在力圖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近年來,市博物館工作的重心開始偏向大眾教育,在基本陳列之外,定期舉辦臨時展覽,進而擴展到館外流動展覽講解、輔導教學、舉辦講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取得了相當的成效。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對于博物館興致索然,還有不少民眾疑惑,博物館到底有什么可看的?

  以前的博物館是等待觀眾“走進來”,現在的博物館嘗試著“走出去”,但只憑博物館單方面的努力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博物館當前的任務,不僅是傳播知識,還應教會民眾欣賞的方法,在走近群眾的同時,也得引導群眾走近博物館。那么到荊門市博物館可以看到什么,博物館的展覽應該怎么看?

  荊門市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聞名世界的郭店楚簡、古拙的陶器石器、殘破的絲織品,吸引的多是專業學者,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大氣精美的青銅器、金銀器、玉器、漆器、瓷器更能得到青睞。欣賞本身是很主觀的,怎么看具體的一件藏品或是整個專題展覽,觀者的關注點和感受與其自身經歷、學識、喜好等有直接的關系,這就使得不同人的觀感會產生差異。比如同一件藏品,專家學者看到的是研究價值,學生群體看到的是知識文化,普通民眾看到的則是經濟價值。然而不論是看門道,還是看熱鬧,其實無所謂,能夠有所收獲才是最終目的。

  博物館沒有門檻,藏品本身應該是雅俗共賞的,從中能感受到或精致或古樸或厚重的“美”,已經是一種收獲,這是認識藏品的第一步。每件藏品都有標簽,記錄著名稱、來源、年代、材質、用途等信息,從這些信息大致能了解藏品的整體背景,這是認識的第二步。更細一步,可關注藏品的制作工藝、特征、含義、與同類器物的對比,甚至是工匠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等等,由此理解藏品的文化內涵,是認識的第三步。最后綜合所有信息,將藏品放回屬于它的那個時代來思考,進行歷史“復原”,才算看完一件藏品。博物館藏品多是歷史遺物,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不難理解,它們往往都有深深的時代刻印,忠實記錄著特定時代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文化、政治經濟狀況等,同時也反映著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從古至今的傳承。

  都說博物館是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是成年人的終身課堂,如果一個博物館不能對城市和公民產生影響,就不能算是一個好的博物館。但從公眾的角度來說,理解一件藏品,觀看一場展覽,并不單單只是為了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我們應從藏品中看到更深層的東西,能有一種對于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從根本上產生保護文化遺產的使命感,這才算達到了“雙贏”。(范曉佩)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